• 21阅读
  • 0回复

在烈火的考验面前——记扑灭安宁、玉溪森林火灾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6
第4版()
专栏:

在烈火的考验面前
——记扑灭安宁、玉溪森林火灾的人们
新华社记者 高晓虎
春天,云南高原正是旱季,风高物燥。3月28日、29日,云南省安宁县青龙寺乡和玉溪市刺桐关乡,连续发生两起重大森林火灾,火场面积达三万多亩。燎原的火势烧向村庄,烧向工厂,烧向国家战备仓库……
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一万六千多名军民舍生忘死血战火海,在烈火中显示出了英雄本色。
3月28日清晨。
太阳刚刚从青龙寺后山升起,淡淡晨雾笼罩着寂静的森林。
7时30分,后山森林突然起火,滚滚浓烟弥漫在森林上空。山火夹杂着“噼噼叭叭”的爆响声,向附近的村庄、工厂卷来……
面对无情的烈火,当地干部、党员一马当先,带领群众在火海中冲锋陷阵。
这一天正是西南曙光机械厂的厂休日。来厂里加班的三分厂厂长陈代永听到火情后立即迎着山火冲去。他抄起一根结实的树枝,拚命地向烈火扑打。大火烤得他头晕目眩,脚下的山坡象烧红的烙铁般烫人,浓烟几次把他呛倒,可他一挺身又扑向了大火。三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在火最大的地段顽强苦斗。当他和其他同志一道扑灭了几个火点后,没顾得坐下喘口气,就又向最后一片大火奔去。
这样冲锋在前的干部、党员何止陈代永一个!
海军驻西南曙光机械厂的七名领导和干部一听到火情就冲上了火场。头一天刚来厂里检查工作的海军驻昆明某机关副处长李朝忠,闻讯后也毫不犹豫地奔上山去。山上,风越刮越大,火越烧越猛,一团团枯枝败叶带着火苗,被风刮得四处乱飞。八名海军干部有的被烫伤,有的脸上、身上被荆棘划出一道道口子。可是,他们没有一个后退半步。海军驻厂副总代表武夫牛,这位扎根南疆十六年、三次立功、四次受嘉奖的模范共产党员,连续几天都在发烧、咳嗽,身体虚弱。可是,他一字不吐,硬是在火场上咬牙顶着干。
在一百多名军民的奋力苦战下,11时左右,四片山火已有三片被扑灭。灭火的同志大多数是饿着肚子上山的,这时又饥又渴。但是,凶猛的火情不允许他们休息。那西侧山头密林中的烈火还在逞威,已经烧到了半山腰,火头高达十多米。如果火势继续蔓延,附近的工厂和村庄将不堪设想。为了把狂奔乱窜的山火封锁在西侧山头,八位海军干部又拖着疲乏的身子,带领七十多名同志利用一条天然山路开辟防火带。中午1点多钟,陈代永、武夫牛等七十二名干部、工人和农民深入到了一条三面环山的狭窄山谷中。这时,风向陡转,火势带着震耳的呼啸从后面飞快地蔓延过来。可是,七十二位同志依然在前面紧张地砍树、铲草,加宽防火带。当无情的山火席卷而来时,他们已无路可退。在这最后的生死关头,武夫牛等人为了掩护群众冲出火海,转身拚命扑打迎面烧来的大火。烈焰点燃了他们手中的枯枝,燎去了他们的头发,烧着了他们的衣服……刹那间,狭谷变成一片火海。一些人冒死冲了出来,武夫牛等五十六位同志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事后,人们在收拾烈士烧焦的遗体时,发现他们有的手中还紧攥着砍刀,有的双臂高举过头,都保持着奋勇扑火的英姿。其中,六位海军干部的遗体,倒在离防火带最近的地方。
在青龙寺乡发生火灾的第二天,玉溪市刺桐关乡又一起特大山火冲天而起,腾腾烈焰直逼附近一座战备仓库。
3月31日,正当七千多名军民在紧张开辟一条四五十米宽的防火带时,狂啸的西南风突然转为南风,顿时,几公里长的火龙由南向北迅猛朝人群压来。山丫口上救火的军民顿时被大火包围。在这生死关头,大火无情人有情。干群之间、军民之间互相关心,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革命情谊。
当凶猛的烈焰奔袭而来时,正在山丫口的干部立刻组织群众迅速撤离。可是,山路崎岖,人流如水,道路被堵塞。在这危急时刻,玉溪市公安局副局长魏清通猛的往路边一站,厉声下令:“干警靠边站,让群众先走!”话音刚落,公安干警和其他单位的干部迅速闪在山路两旁,让绝大部分群众撤离了险区。魏清通等干部和民警却被急驰而来的烈火围在布满乱石的山坡上。他们有的被烟熏倒,有的被火烧伤,可还在关心着来不及撤离的群众,自觉地站在人群外围,用身体挡住袭来的火焰,当火势稍稍减弱,他们又立刻搀扶着受伤的群众冲出了火海。
干部想着群众,群众心窝里也揣着干部。玉溪市副市长常自喜,正在山头上组织群众撤退时,突然,火焰“呼”地向他扑来。这时从这里跑过的一位农民戛然止步,话都来不及说就一脚把他蹬下了山。瞬间,烈焰扑倒了那位不知姓名的农民,把他烧成重伤。常自喜从山上滚下来后扭伤了腿,站都站不起来,这时山火又向他围了过来,绝望中只见两个农民飞速赶到,一个背他,一个在前面打火开路,终于把他救出了火海。
为了尽快扑灭山火,四千多名解放军官兵冲上了火场,一万二千多名农民、工人和机关干部冲上了火场。在血与火交织的的六天七夜中,军民们众志成城,浴火奋战,终于将两起重大山火扑灭。工厂保住了,仓库保住了,火场附近的村寨也保住了。
这两起灭火的战斗,显示了众多救火者的英雄气概,也显示了烈士亲属的高尚情操。
牺牲的六位海军驻西南曙光机械厂干部,有的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家在农村,年迈的双亲靠他赡养。可是,他们的家属把困难藏在心里,集体写了一份决心书,表示要象牺牲的亲人一样,为国家舍得一切。袁清明的妻子文金华原来是个农民,随军五年,一直没有工作,家里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半身瘫痪的老父亲。袁清明牺牲后,文金华领着两个孩子来和袁清明的遗体告别。走进灵堂,一见那雪白的纸花、肃穆的黑纱,她的泪水禁不住又夺眶而出。她把丈夫的军装放在灵床边,泣不成声地说:“你放心吧,老父亲我养着,两个孩子我要把他们培养成人。要他们象你一样,对得起国家。”
曙光机械厂的干部吴通国牺牲了,工厂派人去看望他的亲属,他的岳父对来人说:“领导别来看我们,要赶快恢复生产,国家的事大。”
十七岁的中学生杨春贵牺牲了,他的父亲坚强地说:“我不哭,我的儿子为国家死,值得”……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在烈火中用信念、勇气、忠诚谱写的壮美的歌,永远回荡在云南高原的大地上……(附图片)
图为昆明陆军学院学员奋力灭火。 新华社记者 陈海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