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柴达木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7
第2版()
专栏:

柴达木人
新华社记者 张荣大 孙宁海
柴达木——祖国的聚宝盆。在这二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盐类、石油、石棉、铅、锌等矿产,是一个大有前途的新开发区。
柴达木盆地二十多万各族人民,富有献身精神,五十年代初,就荣获第二个“最可爱的人”的美称,他们的事迹曾激励了一代人。
“到柴达木去!”“做柴达木人!”
这响亮的声音,虽历经无数次风风雨雨的冲刷,至今仍回荡在柴达木的大地上。
“我的事业在盐湖上”
刘传福,重庆大学化学系矿开采专业1983届毕业生,是上任不久的青海钾肥厂第二选矿厂副厂长。他从小生活在天府之国,大学毕业时,他向在柴达木修青藏铁路的舅舅打听察尔汗盐湖的情况,舅舅告诉他那里很苦。刘传福说:“苦没啥关系,我想知道那里有没有干头?”舅舅对他讲察尔汗盐湖的辽阔、富有和开发远景,刘传福听入了迷,兴奋地说:“我的事业就在盐湖上!”
来到盐湖,茫茫一片,寸草不长,周围的空气都带咸味。刘传福后悔了吗?没有。刘传福把艰苦与事业连在一起,虽然苦些,但心里充实。
刘传福担任了盐田施工组组长,两年多来他一直吃住在空旷的盐田上。衣服上溅满卤水,硬成了板板。白净的脸经风吹日晒,粗糙得象砂纸。他不在乎,收工路上总是又唱又笑。白天拚命干活,晚上看书学习到深夜。刘传福同来盐湖不久的九名大中专学生和两名青年工人一起,组成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施工中,八吨载重车进盐田采运泥土,薄薄的盐盖承受不了大的压力,车子一个劲往下陷,影响了施工进度。刘传福建议就地取盐块,仅这一项改进,就为工程节约开支十二万元。1984年,刘传福所在的质量管理小组被工厂评为“开拓突击队”。1985年5月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
“柴达木就是我们的家”
三十多年前,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为了帮助地质工作者打开“聚宝盆”的大门,阿吉老人带领地质队员默默走遍浩瀚的沙海,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矿点,开辟了一条又一条道路,找到了一处又一处水源,查明了一片又一片可耕地,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赞颂阿吉老人是“柴达木的活地图”、“第一号尖兵”。
1961年,阿吉老人告别人世,临终前嘱咐亲人说:“我死之后就安葬在柴达木,柴达木就是我们的家……”
遵照老人的遗愿,他的老伴和儿女继续生活和工作在柴达木。老人的小女儿是1955年在柴达木石油探区里降生的第一个婴儿,阿吉请求地质队员给女儿起个名字,大家说就叫她柴达木汗吧,意思是柴达木的女儿,阿吉老人听后满意地笑了。柴达木汗长大了,出落成一个俊美的姑娘。她进了西北民族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回到盆地西部的茫崖镇工作。后来,她与新疆若羌县公安局的小伙子买买提伊明相爱了。茫崖是风沙包围的偏僻城镇,气候和环境都比较差。买买提伊明想把柴达木汗调到新疆若羌县工作。柴达木汗想起父亲的遗嘱:“柴达木就是我们的家”,不应该离开养育自己长大成人的柴达木故土。柴达木汗满怀深情给买买提伊明写了封长信,说服他从若羌调到茫崖工作,共同为开发柴达木出力。两个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终于在茫崖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家庭。
“苦地方更有大事可干”
四十六岁的张德国,是个有三十年工龄的“老石油”。在玉门、四川、大庆、吉林等油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78年以来,他担任过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和吉林石油勘探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现在担任青海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
1982年石油部调张德国到濮阳油田,赴任前,张德国在北京见到了国务委员康世恩。康世恩说,你年轻轻的到濮阳干什么,干脆到柴达木油田去吧。事后,石油部组织部门向他征求意见。张德国还是那句老话:“服从组织分配,苦地方更有大事可干。”他和爱人、孩子在戈壁荒原上安下了家。
“有理想者常乐,有志气者事成”,这是张德国勉励自己的一句话。他是满怀改变柴达木石油勘探现状的理想和志气来到柴达木的。多年来,柴达木石油勘探开发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影响了群众积极性。张德国和原局长尹克升主张要加快石油勘探步伐,加快敦煌后方基地建设步伐,促使整个油田活起来。他们与全局职工经过四年的努力,新探明石油储量相当于过去二十六年探明石油储量的总和。职工们称赞张德国是“有战略眼光,又有实干精神的好干部”。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