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不该发生的现象——北京乘车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7
第2版()
专栏:

不该发生的现象
——北京乘车见闻
新华社记者 吴文彪 新华社通讯员 杨正 高建新
群众普遍反映北京公共电汽车上的服务态度差,最近,记者在部分线路的电、汽车上就碰到许多不该发生的现象。
记者乘坐15路的一趟早班车,从动物园发车至民族宫,前门的一位女售票员没有报过一个站名,而是趴在售票台上打瞌睡,连开关车门都不愿抬起头来。象这样不负责任的现象,在北京的公共汽车上常常见到,售票员有的在车上看书,有的聊天,有的不报站名甚至睡觉。相当一部分人报站名时漫不经心,含糊不清,乘客很难听明白。
因挤、夹、摔乘客而引起口角的事也时有发生。在板井村站,一辆347路车没有关门就开车,一位乘客被从开动的车上挤了下去。一辆开往动物园方向的7路汽车经过新文化街站,前门的乘客还正在上车车就启动了,乘客都跟着车跑,最后上车的一位老年人问了句“为什么不等人上完就开车?”女司机说:“谁让你们都挤在前门!”其实,因为中门和后门很快就关上了,乘客只能从前门上车。老人刚一辩解,女司机就骂他是“畜类”,其他乘客批评司机不对,她竟然把车停下不走了,有很多乘客要赶下午上班时间,大家只好忍气吞声,请求司机赶快开车。
在乘车高峰时,人多拥挤,难免发生不愉快的事。但是在车上人不多的情况下,有的司售人员的做法也很不礼貌。从西便门发车的56路汽车停在右安门大街站时,我们看到后门下车的乘客刚刚下完,售票员眼看着有两位要上车的妇女跑到了车跟前,就“哧”的一声把门关了,两人赶到中门,售票员又把中门关了,她们只好无可奈何地看着车开走,面对这种景况,售票员都显出十分得意的神情。这时,车上总共只有五名乘客。我们很想知道这位年轻的女售票员是几号,可惜她没有佩戴徽章。下车后我们看到车号是“2·561”。5月3日晚9点30分,开往永定路方向的334路“4·530”车进车道沟站,等车的有一对抱小孩的夫妇,当男同志拖着小孩刚上车,女同志就被关在门外,小孩大声哭喊,售票员置若罔闻。
售票员歧视外地人的现象也很严重。在103路快车上,有几位外地乘客坐错了车,售票员不但不给予指点,反而嘟囔说:“干吗吃的,不看清楚了就上车”。外地乘客指出售票员这样做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这位售票员连珠炮般冲着乘客说:“你缺德!你缺德……”一天晚上,在一辆7路汽车上,一位男售票员只顾和几个年轻人聊天,不报站名,一位操河北口音、农民打扮的乘客向售票员打听新开胡同,售票员一听他坐过了站,就和那几个青年取笑他,并令其补票。这位青年农民在马相胡同下车时,说了句“你们不讲理”,话音没落,售票员“啪”的一巴掌打在他的背上,和售票员聊天的两个青年也跟着下了车,售票员唆使两青年说:“哥儿们,给我打!”
首都人民出门要同公共汽车打交道,外地人到北京更离不开公共汽车,希望北京市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管理,迅速改善服务态度,让那些不该发生的现象尽快和首都的公共汽车告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