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民法通则》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7
第4版()
专栏:

《民法通则》讲话
顾昂然
九、公民和法人主要有哪些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是民法的重要问题。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民事权利是很广泛的,民法通则专设一章对公民和法人的主要民事权利做了规定。
(一)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因为,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流转,如出卖、赠与、继承等的前提。宪法规定,我国有三种所有制,即国家财产即全民所有的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民法通则规定,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包括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库、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以及集体所有的其他财产。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劳动收入、遗产继承、合法经营取得的利润、存款利息、接受的赠与、发表作品得到的稿酬等等都是合法的。如果是采取诈骗、投机倒把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财产,或者哄抢、私分、截留国家、集体的财产,如哄抢国家林场的林木,哄抢国营企业的资财等,都是违反法律的,是非法所得,不但不予保护,而且要予以没收,归还原主;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财产所有权包括什么内容?财产所有人对自己所有的财产有些什么具体权利?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第一,占有。这里所说的占有,就是实际控制的意思。有所有权,就可以占有它,实际控制它。但是,占有与所有权也是可以分离的。例如,房子所有人可以占有房子自己居住,也可以将房子出租,出租后房子的所有权仍是属于房主人,但房客可以占有居住。第二,使用权,就是使用自己所有的财产的权利。第三,取得收益权。例如,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在土地上种粮食、蔬菜,取得收益。使用权和收益权也是可以与所有权分离的。第四,处分权,也就是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所有的财产进行处理的权利。例如,出卖、赠与他人等。处分权,一般是只有所有人才具有。
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时,一定要依照法律。拿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来说,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用来发展农业生产,但要用于建房,就要按照规定,经过一定程序批准。民法通则规定,土地不得买卖、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现在,有些地方乱占耕地、非法转让土地,是违反法律的。有些财产的流通是有一定限制的,例如,依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私人不得将文物卖给外国人;矿产资源法规定,国务院规定由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购,开采者不得向非指定单位销售。
(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权利
民法通则规定,国家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也可以依法确定由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国家保护它的使用、收益的权利。例如,固定由集体长期使用的国家所有的土地和草原,国家保护他们的使用、收益权,对安定广大农、牧民,使他们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土地、草原,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由于建设需要征用这些土地、草原时,应当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并且依法给予合理的补偿和对有关人员作出妥善的安置。当然,集体经济组织也有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草原的义务。民法通则还规定,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开采,也可以依法由公民采挖,国家保护其合法的采矿权。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法通则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集体使用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可以依法由集体或者公民承包经营,国家依法保护其承包经营权。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内,按照合同规定,对承包经营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同时也要按合同规定,承担应尽的义务,如保护、合理使用,上交提留和管理费等等。
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在行使占有、使用、处分权利时,在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往往发生矛盾。例如,农民承包土地后,土地、水利纠纷增加,城镇公民邻里之间往往在通道、采光等方面发生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相邻关系,对于加强人民内部的团结,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民法通则规定,处理相邻关系要根据以下原则:第一,有利生产。第二,方便生活。第三,团结互助。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这样,许多纠纷就可以很好解决。第四,公平合理。民法通则规定,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三)债权
讲到债,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欠钱。民法通则中所说的债,要比这个含义宽,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包括交付财产,提供劳务、完成工作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享有权利的人统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统称为债务人。
产生债的最重要依据是合同。合同就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例如,订立买卖、加工、承揽、运输、借贷、租赁等各种合同后,双方当事人之间就产生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我国已经制定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国务院根据经济合同法,还制定了一批有关合同的行政法规,技术合同法也正在起草。民法通则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为了保证义务的履行,民法通则规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担保:
第一,保证人担保。在订立合同时,由保证人向债权人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应当按照约定,由保证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债务人不偿还或无力全部偿还时,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偿还,保证人有偿还的义务。保证人履行债务后,有权再向债务人追偿。现在,有些人随便当保证人,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发生纠纷时,保证人又推卸责任,或者无力负责,保证成为空的,使债权人受到损失。因此,当保证人要有一定的条件,必须有力量偿还,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应当实际负责。
第二,抵押。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例如,向银行借贷,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以一定的财产如房屋作为抵押物。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如不归还银行贷款时,银行有权依照法律规定,以抵押物折价偿还,也可以以变卖抵押物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
第三,留置。按照合同约定,一方占有对方财产,对方不按照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例如,定做衣服,如果不付加工费,并超过约定期限,占有人有权留置该财产,依照法律规定以留置的财产折价或者以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得到偿还。
第四,定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对方给付定金,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抵做价款或者收回。如果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退还定金;如果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除合同外,民法通则还规定以下两种情况产生债权、债务:第一,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例如,买东西时售货员疏忽多收了款,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退还受损失的人。第二,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服务的,例如,农村牲畜走失,他人拾到后给以喂养送回,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因喂养牲畜而支付的必要费用。
(四)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以及发明、发现权等。
公民、法人享有著作权(版权)。著作权(版权)包括:对作品的署名权,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现在,版权法正在起草,将对著作权做出具体的规定。
公民、法人有权将发明创造向专利管理部门申请专利,经专利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享有专利权。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包括:第一,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权利。第二,除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第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除有规定外,都必须与专利权人订立书面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第四,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专利。专利权是有期限的,发明专利权的期限是十五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五年,期满前可申请续展三年。
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对其生产、制造、加工的商品等,向商标管理部门申请商标注册,经商标管理部门核准注册,享有商标专用权。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专用权包括:第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第二,不得擅自制造或者销售其注册商标标识。第三,不得冒充其商标。保护商标专用权,不仅可以维护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的合法权益,而且可以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公民享有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有权依照规定,领取荣誉证书或发现证书,领取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五)人身权
人身权包括身份权和人格权两个方面,主要有:
第一,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公民的身体受到伤害,不仅刑法保护,民法也要保护。例如,如果受到轻微伤害,就要赔偿医疗费等;如果构成犯罪,对犯罪者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公民享有姓名权。姓名权包括,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婚姻法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现在,还有些人由于封建思想影响,干涉他人决定或使用姓名。有的人冒用他人姓名;也有的人为了抬高自己,盗用别人姓名,说某某人对自己的作品赞赏等,都是违法的。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体合伙有权使用和依法转让自己的名称。
第三,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例如,有些人不经本人同意,使用他人像片做广告或者印日历等,都是对公民肖像权的侵犯。
第四,名誉权、荣誉权。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民法通则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禁止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如果受到侵犯,受害人有权要求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且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第五,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权,禁止买卖、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婚姻、家庭和老人、母亲、儿童、残疾人,受法律保护,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