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巴比伦漫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7
第7版()
专栏:域外散记

巴比伦漫笔
周国勇
我们乘车自巴格达南行,向巴比伦古迹进发。
巴比伦,多么具有魅力的名胜之地!远在三四千年前,它已是西亚著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传世之作《历史》一书中,对巴比伦的壮观繁华作了精采的描写,使多少后人为之倾倒、迷恋!
汽车在疾驶,时而登上迂回的立体交叉路段,曲折前进;时而沿着坦荡的高速公路,直奔前方。我眼前掠过一座座争奇斗巧的现代化建筑,脑海里却变幻出巴比伦兴衰的历史画面……
公元前2350年,在平展、肥沃的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南部,有一个宁静、秀美的小村落,这就是巴比伦的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在此后五六百年里,“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两河流域的重镇。
两河流域,这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巴比伦作为两河流域最大、最壮观的城市,早就名扬天下。然而,沧桑多变。到了公元前四世纪末,巴比伦渐趋衰落,至公元二世纪竟成了一片废墟……
正当我沉浸在历史的遐思之中时,汽车拐进了一条便道。一块草绿色的路标赫然映入眼帘:“巴比伦”!我向窗外望去,两旁树木葱郁,绿荫如盖,前方一座巍峨的蓝色城门。我和同伴们欣然下车,快步向城门走去。
这座城门叫依希塔尔门,意即“女神门”。它高达十二米,宽近二十米,中央是拱形的门洞。它是巴比伦建筑精华之一。
门墙由蓝色釉彩的砖块砌成,两侧镶嵌着彩釉的动物图案,形象生动,富有活力。
现在的依希塔尔门是复制品。原门只剩下一截斑剥残缺的土墙,上面动物图案的彩釉嵌板,据说在一次大战前就被德国探险队带回柏林了。
进入依希塔尔门,就是庆典大道。这是巴比伦城区气势雄伟的要道,用以举行各种典礼仪式。砖石路面,长近一公里。当年两旁列有一百二十尊石狮,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从庆典大道举目四望,但见断壁残垣,纵横错落;土丘低洼,一片沉寂。砖堞在废墟上风化剥蚀,蒿草在清风下微微摆动。面对这荒凉的景象,真难想象它当年繁华的风貌。
庆典大道的西面是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南官。面积近六万平方米,由五个院落组成。从断柱残壁可推想当时的堂皇华丽。南宫中最有名的建筑是“空中花园”,现已在遗址复建。那是高十几米的砖坛,坛基相当于两个篮球场大小。砖坛四周是一层层台阶。当年每一层台阶都种满了奇花异草,色彩缤纷,浓香四溢。砖坛顶上还有水花飞溅的喷泉。远远望去,恰似悬在半空的花园。真不愧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庆典大道的北面,有举世闻名的石雕——“巴比伦狮”。雕像系玄武岩,呈青灰色。狮首微抬,四肢撑地,腹下有一人倒毙,据说象征国王的无往不胜。石狮的面部已残缺,但仍透出一种无言的神威。
七层九十一米高的巴比伦塔屹立在庆典大道的南面,气势磅礴,有凌云之概。大道的终端与幼发拉底河的一座桥梁相接。我们参观完巴比伦古迹来到这里时,顿觉天地开阔,远处一片片俊秀挺拔的椰枣树显得格外可爱。多少风云人物在巴比伦这个历史舞台上崛起,又消逝了。唯有眼前这清盈盈的幼发拉底河仍充溢着活力,昼夜不息地向前流去……(附图片)
巴比伦“空中花园”复原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