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西安蔬菜供应为啥呱呱叫?经验是——抓菜园 守菜摊 稳菜价 保菜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8
第2版()
专栏:

西安蔬菜供应为啥呱呱叫?经验是——
抓菜园 守菜摊 稳菜价 保菜篮
本报讯 据今天出版的市场报报道:北方缺菜的4月,西安的菜市上却是笋鲜藕脆,韭嫩葱青,更有红的萝卜,白的菜花,墨绿的油菜,带刺的黄瓜,不下二十种。外地来客还夸奖菜价便宜:蒜苗每斤三四角,芹菜一角多,小白菜四五分。有的客人用麻袋往家捎。
西安人则赞扬蔬菜部门走好了四着棋。第一着是抓菜园子。近年来,近郊菜地被基建征用了五千多亩,他们便用征地费在中远郊发展新菜田。又通过产销合同,借力于关中二十余县的菜地。从而,形成了近中远郊菜地一齐发展、本市外地菜相互补充的新布局。第二着是守菜摊子。有一阵,一些国营菜店擅自改营百货、饮食等来钱的买卖,放弃了经营蔬菜这一主要营生。市政府及时加以制止,稳住了蔬菜门点。同时允许他们兼营副食品,免征营业税,利润用来改善蔬菜供应设施,巩固了销售阵地。另外还新设了六个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大开城门,吸引外地蔬菜进城。第三着是稳价牌子。国营商业注意发挥主导作用,菜价无大起大落。管理部门正确运用财政补贴,在淡季、节日、冬贮前,公布主要品种补贴标准,促进各门点扩大经营。在市场菜价偏高时,经营部门又注意从基地和外地多进菜,加大市场投放量,平抑市价。第四着是保菜篮子。供应部门采取措施,保淡季供应。今春菜市,淡季不淡,每日上市近七百万公斤,人均供菜七两有余。
为此,市场报发表了题为“既抓菜园也通渠道”的社论。社论说:随着城市发展,一些近郊的菜地被征用,这是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有的城市蔬菜种植面积明显减少,酿成蔬菜供不应求。市民提出意见后,有关部门却以菜地被占和近郊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来为自己辩护。这种说法,人们理解,但并不满意。谁都知道,近郊可以种菜,远郊也可以种菜,近郊菜农转向务工经商,远郊农民也可专业种菜种果。西安近郊菜地被征去五千亩,种菜总面积却没有减少。
吃菜要有自己的菜园子,然而也不能只靠自己的菜园子。特别是北方城市的冬天和初春,更需引外地菜进城。我国的经济已经不是块块分割,划地为牢,自给自足的经济了。各类商品,包括蔬菜,都需疏通渠道,互通有无,互相补足。西安就与关中二十余县签定了蔬菜产销合同,借力于外地菜地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蔬菜需要。南方的广州、中原的武汉、北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有的城市没有把各种渠道完全疏通,甚至连原有的国营主渠道也发生梗阻,市民怎能长年有菜吃呢?
看来,能不能搞好蔬菜供应,还是事在人为。怨天尤人,甚至断言:我们这里淡季吃菜就是无法保证,蔬菜供应时好时坏,过去如此,明年、后年也解决不了!这样的精神状态,恰恰是长期不能解决问题的症结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