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徽州师专办成农村师资的摇篮 历届毕业生全部服从分配,绝大多数在山区任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8
第3版()
专栏:

徽州师专办成农村师资的摇篮
历届毕业生全部服从分配,绝大多数在山区任教
本报讯 安徽省徽州师专是徽州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这所学校从1978年建校起就把为山区农村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作为办学方向。建校以来毕业的六届学生共两千多名,全部服从国家的工作分配,绝大多数在山区农村的初中任教,成为皖南各县教育战线的一支骨干力量。
徽州师专主要为皖南的徽州、安庆两个地区培养教师。这两个地区都是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非常缺乏。为了确保毕业生能到山区农村的初中任教,徽州师专从创办起就确定了着重从农村招生的原则,使全校近80%的学生来自农村。从1983年起,这个学校实行全部定向招生的办法。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家乡教育落后的状况感受深,改变家乡落后状况的心愿强,影响到部分从城镇来的学生也有志于献身农村的教育事业。
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徽州师专始终抓紧对他们进行各种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牢固地树立献身农村基础教育的美好理想。学校挑选经验丰富、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政治辅导员;每年都邀请各县领导和校友来校与学生座谈,向学生介绍各县的资源和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划与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激励学生为建设山区美好的未来建功立业。学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探讨新时代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智能结构,应该有怎样的形象。这些活动,使得教师的职业在学生心目中变得崇高而美好。毕业前的实习是学生们第一次真正上讲台,对学生树立终身献身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徽州师专把毕业实习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机来抓。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分散到各偏僻的山区农村去实习,使学生对改变山区教育落后状况的迫切性有更深切的体会。通过实习,学生们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也亲自感受到广大的山区农村是他们发挥才能创建事业大有可为的地方,坚定了到农村任教的心愿。英语系八四级两名学生今年3月到偏僻的山区石台县实习,深感那里缺乏合格教师,很多儿童很聪明,但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实习一结束,他们就要求学校把他们分派到石台县任教。这样的事例每年都有。
徽州师专在抓紧思想教育的同时,还根据山区农村的实际和学生将来的工作环境的特点改革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使他们毕业后不仅能成为一名教师,还能成为发挥多种才能的人才。学校除加强基础课的教学外,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各种动手能力。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农业基础课,掌握一二门生产技术;理科实验课着重提高学生安装、使用、维修普通仪器、电机、常用电器的能力;体育课根据农村实际,除进行正规训练教学外,加强了徒手操、武术、体育游戏和一般球类的教学;鼓励学生兼修另一专业课程,使他们毕业后能教多门课。这些措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条件,胜任教学工作,不少人能教几门课,很快成为受当地群众爱戴的骨干教师,因此,很少改行。1983年,徽州师专对三百零二名毕业生作追踪调查,发现他们全部坚持在初中工作,大多数成了骨干教师,除两名管理学生的能力略差外,其余三百名都胜任工作,成绩显著。
徽州师专坚持面向山区农村、面向基础教育的方向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校以来毕业的六届学生两千多人,不仅全部服从国家的工作分配,而且绝大部分是志愿到山区农村去任教的。去年毕业的四百二十四名中,有四百一十四名志愿回山区农村任教。据学校调查,该校历届毕业生目前绝大多数仍坚持在山区农村初中的教学岗位上工作。
(毕全忠 许志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