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何人不起故园情——从近期台报看亲情交流之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8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何人不起故园情
——从近期台报看亲情交流之呼声
连天
本月3日,由王锡爵驾驶的一架台湾货机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在台湾引起很大的震动。回到祖国大陆,是王锡爵多年的愿望,在北京,他感慨地说:“我对祖国美好的河山、古老的文化时时在念,在台湾象我这样想念大陆的人是很多的。”
语虽平常,却道出了成千上万去台人员数十年思乡念亲之情。翻阅台湾报刊,不难看到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怀,时常流露于台湾报端。有老兵投书陈情,请求有生之年回大陆看看;有离开故土已久的国民党人撰写怀念大陆风物的花边文章,借以排遣乡愁;台湾一些报刊杂志常向当局呼吁准许民众前往大陆探亲。踏入4月以后,高雄市“议员”陈光复在市“议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当局准许外省籍人士与大陆亲人通信;“立法委员”谢学贤亦向“行政院”提出质询,希望当局“尊重人性”,并促请当局允许民众前往大陆探亲。这一连串的事情,显示岛内民众对亲情交流的呼声日渐增高。
1949年去台的军民,数以百万计。光阴荏苒,当年年轻力壮的人,如今亦垂垂老矣。一些人已埋骨他乡,更多的仍在魂牵梦萦,企盼有朝一日亲一亲故乡的泥土。虽然台湾当局一再拒绝并限制台湾人民到大陆,对大陆提出的“三通”拒之以“三不”,但是,在隔不断的亲情的驱使下,民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台湾市面上的大陆名产,成为受欢迎的上品;海峡两岸亲友通信逐渐增多;台湾民众从岛内或经由海外到大陆探亲、旅游、贸易者亦时有所闻。但这些毕竟是少数。近两三年内,国民党年年发布禁令“严禁在台国人潜往大陆”。在这种政治藩篱下,大批去台人员只好遥对大陆,望断秋水。
有关大陆的一草一木,时常在去台人员心中激起涟漪。从台报可以看出,这些年,有关大陆风光的画册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电视播放大陆风光近况,观众反应热烈。最近,某电视台播放长江黄河影片,另一台放边疆少数民族生活影片,都应观众要求作了重播。这些简单的事实,说明在台湾思乡情怀普遍存在着。不久前,台湾传播媒介播报了一位出身于帝俄时代的著名钢琴家,返回离别六十多年的祖国演奏的消息,引起很大反响。特殊的处境,使大陆去台人员对家园的离愁别绪特别的敏感。高雄出版的《民众日报》发表评论说,这一消息“对许多长年离乡背井,逗留宝岛的大陆来台人士而言,真是情不自禁,涕泪何从!”
良好的意愿,往往只能化为一丝惆怅。在大陆有不少上了岁数的人,千里迢迢从祖国各地赶到厦门岛遥对金门,思念自己失去联系的亲人。在海峡的那一边又何尝不是这样!上个月,台湾一些杂志编辑应邀到金门岛参观。台北《中华日报》刊出一篇署名文章,题为《眺望金门后的乡愁》。作者写道,“高倍望远镜把厦门拉入眼帘,随之而来,向内心撞击的却是乡愁。”“第一次离自己的故乡这么近,乡愁把心占满,惆怅中带甜蜜;水那边的故乡在对我作神秘的呼唤,我虽不能跨水而过,但至少被提醒,我从何而来。”
前些年,台湾谈大陆色变。不少去台人员对大陆有一种“恐惧感”,这些年局势的变化,又引发了他们无法忘怀的情感。他们透过报章反映出来的心声,以及通过“民意代表”提出的呼吁,都说明他们的要求比任何时候更为迫切。在这种迫切心情下,不久前一位退休军医因思念在大陆的女儿不得见而自杀了,最近又有王锡爵这样的志士,选择了飞回大陆的航线。
悲愤的呐喊,还会时常在台湾岛内响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