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再谈文艺的探索与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8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
  ——再谈文艺的探索与创新
本报评论员
要发展和繁荣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就要鼓励探索与创新,这在大多数同志的认识上已经没有多大争议了。但是,要使这种探索和创新的势头健康地、顺利地发展下去,就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引导。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和保证。
从总体上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个促进文艺繁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批判了“左”的一套,废除动辄“无限上纲”的作法,重申“三不主义”,贯彻创作自由,大大解放了文艺生产力。新时期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和学术上的活跃局面,正是在这种环境和气氛中出现的。文艺界许多同志说得好:“没有三中全会的路线和政策,就没有新时期文艺的繁荣昌盛。”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和单位,那种促进探索与创新的环境和气氛,还没有很好形成,还显得不那么协调。比如,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同志,习惯于用现成的条条框框去衡量事物,对文艺上的一些新的探索、新的尝试缺乏敏感和宽容的态度;文艺界本身有部分同志,由于过去的或现实的原因,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甚至不同“山头”之间,存在着“门户之见”,缺乏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热情;文艺评论中那种剑拔弩张或互相吹捧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健全的文艺评论和良好学风还没有很好形成……。凡此种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探索和创新的顺利进行。我们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创造一个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切磋、互相促进的良好的环境和宽松的气氛,使文艺的探索和创新引向深入,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从领导方面讲,就是要切实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祝辞》中说:各级党委都要领导好文艺工作,要“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文艺部门的领导要贯彻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做好“后勤”工作,给文艺工作者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于文艺探索和创新中的成就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对所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失误,要采取热情帮助、认真疏导的办法加以引导。十年动乱中,对待文艺中出现的问题,往往采取搞大批判的简单做法:造舆论,抓典型,做结论。事实证明,这种办法不利于解决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中的得失是非问题。造舆论的办法不利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只会造成紧张的空气。对于艺术问题、学术问题,应该是有什么问题就讨论什么问题,而且讨论各方都处于平等地位,决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对于探索中的是非问题,也不宜轻易地、过早地做结论,尤其不宜于由某一个领导人一言定生死;而是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发扬艺术民主,经过反复讨论、反复实践,在较长时间的实践中分清是非,辨别真伪,逐步认识真理。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也要依靠文艺工作者本身的努力。在文艺队伍内部,在各种类、各流派的文艺工作者之间,在从事创作与从事评论的同志之间,在文艺家与读者之间,都要提倡同志式的、友好的讨论,要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互相谅解。要加强团结,减少内耗,把智慧和精力都集中到创作和理论研究上来。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出现认识上的分歧时,要提倡摆事实、讲道理,不应该不顾客观实际互相指责,互相“上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同志之间要允许批评,也要允许反批评,不管批评还是反批评,都要实事求是。我们要敢于坚持真理,也要勇于修正错误。有了这样的气魄和胸怀,在文艺界内部才会逐渐造成良好的环境和气氛,鼓励大家同心协力去进行探索和创新。
清人沈德潜说过:“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这里说的有文艺家自身的修养,也有客观的环境。在四化建设的新时期,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气氛,我们的文艺创作也会如“春雷一动,万物发生”那样,出现一片繁茂喜人的动人景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