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未能免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8
第8版()
专栏:

未能免俗
杜妹芬
在我们的老祖宗的心目中,神仙是极高的妙境:神乎其神,飘飘欲仙嘛;最要紧的是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获得某种特异功能,飞天缩地,遁形隐身,心有所思,莫不如意,真是快活得很。
当神仙也有缺点,据说是要远离红尘,住到虚无缥缈的九天之上,冷冷清清的海上三岛,要么就是荒山野洞,云深不知处,吃野果,饮清泉,象白毛仙姑似的。如果原是闹市中的乞丐,倒未必会生恋旧之情,而一直在名利场中的人,怕终于难耐神仙生涯的寂寞。
所以,《红楼梦》中的跛足道人,就要唱出“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只有娇妻忘不了……只有儿孙忘不了……”的“四不忘”的《好了歌》。
请问:出尘脱俗、太清玄妙的高超境界,跟权高禄重、妻荣子贵的世俗追求,真的就不能两全其美吗?否。
神仙想做,功名、金银却难忘么?好办。做了神仙,照样封官晋爵就是。于是道州刺史杨成,又当了天下福禄神;举国闻名的财神爷赵公明,先是奉玉帝旨召为神霄副元帅,进而升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可见神仙界中也大有可为,不但官自升迁,而且财能聚敛,远非仨瓜俩枣、十金百金的小家子气,袖里乾坤,竟容得三江四海的财源呀!
神仙想做,娇妻、儿孙却难忘么?也好办。方士献丹,胡医送药,一起做神仙就是了。君不见淮南王刘安乎:一人得道,白日飞升,连家中鸡犬舐啄了盛药的器皿,也都冉冉上天了。至于什么“但羡鸳鸯不羡仙”,只合是清贫寒酸的读书人的想头,才把鸳鸯与神仙两种生活方式对立起来,不知道大千世界中,鸳鸯并非呆鸟,神仙也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我们的老祖宗深知就里,因而捏合仙凡,创造了富贵神仙的理想形象、理想境界。早自秦皇汉武开头,做了皇帝想成仙,后来者们跟着来,服丹至死不后悔,自然不是想当“白首卧松云”、“寒尽不知年”的清苦傻神仙,而是要争取福禄寿三全,至富至贵以至于无涯的。
神是人所造。中国的神,是掺合着中国世俗的生活理想塑造的。此所以中国历来的许多神仙,都带着富贵气,也就是官气、财气。而有意无意间被这样的神话给熏陶出来的,绝不会有真诚的迷信,更不可能有执著的信仰:浑浑噩噩者是未能免俗,精明干练者是未能免俗,甚至清醒明智者也要以未能免俗来嘲人并且自嘲了。
热心于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根的朋友们,在探索原始蛮荒之余,也不妨考察一下三教九流大有特色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历史和心理积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