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加强预防医学研究造福人民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面向实际取得显著成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9
第3版()
专栏:

加强预防医学研究造福人民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面向实际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讯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名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坚持改革,将科研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我国卫生防病工作的实际需要上,努力解决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的疾病预防和卫生问题,收效甚大。去年一年中,全院有十九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卫生部奖励。
该院病毒学研究所与兄弟单位一起,通过对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研究,摸清了我国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规律,并证实了在新生儿出生后二十四小时之内给其足量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便可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使其受到保护,乙肝表面抗体的阴转率达95%以上,从而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这项研究课题,不仅对我国制订和推行当前以新生儿免疫为主的乙肝疫苗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对于保护新生婴儿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这项研究课题已提前两年完成,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消灭或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是当前我国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该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鄱阳湖畔的土牛村,为控制血吸虫病,采用消灭传染源和重点灭螺等措施,结果在钉螺密度同等的情况下,使居民患病率由20.8%降至1.9%,居民感染度降低了98.2%;牲畜患病率亦降低了84.4%。这一研究成果为制定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技术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该所还进行了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传疟作用的研究,找到了深圳市疟疾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继而采取以杀虫剂室内喷洒或蚊帐浸泡为主,结合传染源防治等综合性措施,使疟疾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在肿瘤防治研究方面,除病毒研究所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外,卫生研究所还深入云南宣威肺癌高发区,与云南省有关方面合作,进一步验证宣威肺癌高发病因的假设,寻找煤烟中主要致癌组分。
从1972年起,我国北方先后发生了一百八十四起变质甘蔗中毒事件,死亡率达23.1%。该院卫生研究所与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开展了变质甘蔗中毒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毒素的致病性的研究,终于分离出病原菌节菱孢,这对揭示变质甘蔗中毒的病因、致病力以及提出防治对策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防病治病的实践中。如病毒研究所通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在我国首先获得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三十五种,其中有的已应用于对出血热流行的监测和病人的早期诊断中,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降低病死率。该所还研制了麻疹病毒单克隆抗体及诊断药盒,其敏感程度比常规高一百六十倍。由于这一方法采用了微量血清,而抛掉了常规方法中必须用的猴血球,因此更有利于将此法推广到县、乡一级卫生机构应用。
为了更好地对省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干部培训,该院于1985年举办了学习班四十九期,共培训学员二千三百六十三人;各所还到全国各地卫生防疫基层单位讲课十一次,进行技术指导十三次;同时对北京、江苏、山东、内蒙古等地乡镇企业的卫生状况以及贵州的流感等进行了专题考察。
为了更好地适应预防医学发展的需要,最近,经卫生部决定,该院调整了科研机构,将原卫生研究所划分为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和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以便高质量地为卫生防病工作服务。
(国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