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4阅读
  • 0回复

老山战士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9
第4版()
专栏:

老山战士的风格
新华社记者 谭道博 新华社通讯员 詹观海
记者在老山前线的日子里,时时都感受到这里的战斗集体里荡漾着共产主义思想的春风,这儿的干部战士身上有着一种特殊的风格。
前沿阵地上,焦渴的指战员常常把半壶水传来传去,谁都想把生命之泉留给战友,风雨如晦的夜晚,指战员们互相让被子,宁愿自己受冻,也要把温暖送给同志。尤其是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这种特殊的风格更是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这里记述的是发生在某团六连一件“拉选票”的事。那是在一次激战前夕,六连为挑选突击队长的事发生了争执:副连长和副指导员都抢着要担负这最艰险的任务,互相摆着条件,谁也不让谁。最后,连队党支部只好决定由战士投票“选举”。于是,副连长和副指导员都拿着好烟到士兵中间活动。战士们接过这样的“贿赂”,眼睛里都窝满泪水。当集体决定由副指导员带队冲上战场时,全连都来为他们送行,副连长紧紧握着副指导员的手,久久都不愿放开……
来自胶东半岛的新战士粘成山,年龄仅十八岁。在连队奉命组织突击队时,他磨破嘴皮子都争不过党员和老战士。战友们越是说照顾他,他心里越是急得慌。他说,在生死面前我为什么不能代替那些在战场上冲杀过多次的老同志呢?小伙子急中生智,跑了十多里山路,满头大汗地找到在指挥所里当政委的“老乡”,央求政委能破例为他“开开后门”。政委被感动了。粘成山就这样通过“走后门”成为一名正式的突击队员。几天后战斗终于打响了。粘成山没有辜负战友们的期望,一直冲杀在最前边。
类似粘成山这样“把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的人和事在边防部队还很多。有的战士为了掩护战友,保证战斗的胜利,甘愿把敌人吸引到自己周围,最后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我们边防战士所具有的特殊风格。他们在艰险面前当仁不让,但在评功授奖时却又是那样的谦虚和谨慎。童培友,这位不久前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战斗英雄”,谁能想到竟是“查”出来的。
这位年轻战士曾在收复老山某高地的战斗中,第一个冒着枪林弹雨,冲上顶峰,为全歼敌人建立了奇功。然而在战评总结中,他首先提出功劳应该记给那些牺牲了的烈士和负伤的战友。在他带动下,全连一时间竟写出了八十多份让功的响应书。上级只好派工作组来“查功臣”。但调查时,人人都守口如瓶。幸好战时抢拍的胶片冲洗出来了,人们才在烈火硝烟中找到了童培友那冲锋在前的矫健身影。
与童培友不同,某部四连魏学党在激战中对当指挥官毫不谦让。这位平时不想当“官”的老战士,部队领导找他谈话,要他担任排长,但他反复谦让。当部队要执行艰巨的战斗任务时,魏学党得知上级要任命他当排长,他“当仁不让”,挺身而出,并当着战士们的面表示:“一定要带领全排同志把仗打好,争个头功!”
魏学党当即上任。他以排长兼突击队长的身份,率领战士杀上了最前沿。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输红了眼的敌人调集了轻重机枪、高射机枪和各种口径的火炮,从三个方向向魏学党他们坚守的高地射击。战友们有的负伤,有的牺牲了。在严峻的形势面前,魏学党带领战士们向敌人英勇冲杀。激战持续了近乎一整天,敌人先后发动的十次反扑均被我打退了。魏学党也负了伤。战斗结束后部队领导同志紧紧握着魏学党的手说:“你这个官争得有风格,当得有骨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