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友谊之路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9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友谊之路越走越宽
新华社记者 马光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巴基斯坦到处歌声飞扬。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宁舍金子,不舍巴中友谊……”
1984年春天,李先念主席访巴,问巴中友协的一位领导人该会有多少会员?没等那位朋友开口,在场的齐亚·哈克总统笑着告诉李主席:“我们九千万巴基斯坦人民都是巴中友协的会员。”
在巴基斯坦,人们都对中国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从开伯尔山口到阿拉伯海滨,从俾路支山区到旁遮普平原,到处听得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巴中两国是患难之交”,“中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中巴两国,从人类历史的黎明时期就开始友好往来。公元三世纪,贵霜王朝的特使访问了中国。公元五世纪,中国东晋名僧法显对印度河流域作了长期访问。巴基斯坦名僧阇那崛多和佛耿跋罗也历经千难万险到达中国。七世纪,唐代高僧玄奘也翻山涉水去过巴基斯坦取经和讲学。这些古人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的足迹早被风沙湮没,可是他们播下的友谊种子却世代流传。
然而,中巴关系空前兴盛的时期是两国建交后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不久,巴基斯坦政府即宣布承认,1951年5月又毅然同中国建交。正当封锁和孤立新中国的反动思潮猖獗之时,巴基斯坦政府冲破阻力,决心与中国友好,显示了它的政治远见和勇气。
建交后,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迅速发展。两国的高级领导人象走亲戚一样频繁互访。三十五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两国的政局和人事也发生过不少变动,但中巴友好合作始终以坚实的步伐向纵深发展。一些巴基斯坦朋友说:象巴中两国这样亲密无间的关系,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它为大国小国平等相待,为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睦相处,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中巴两国都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既反对霸权主义对自己国家的威胁,也反对霸权主义对其它所有国家的干涉和侵略。中巴两国有共同语言,且能坦诚相见,信任不断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不仅许多观点一致或相似,且能密切配合与合作。巴基斯坦把崛起的新中国视为重要的和平力量,从1965年至1971年间,每年都在联合国为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而奋争。在巴基斯坦遭到威胁和侵略的几个关键时刻,中国不仅在道义上坚定地站在巴基斯坦一边,而且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质援助。在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斗争中互相支持,患难与共,成为中巴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
两国共同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交往中一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也互相学习。一方从不插手干涉另一方的内部事务,也从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这是中巴友谊牢固持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五项原则指导下,两国圆满解决了边界问题,顺利地执行着各项双边协议和协定。两国间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没发生过任何争执。现任巴中友协主席古尔扎说,中国是个大国,但不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不侵占别国的一寸领土。而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卫国家独立,争取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样,两国之间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密切关系是十分自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巴关系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
三十五年来,中巴经济技术合作富有成效。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两国在经济上虽然各有困难,但都乐于为对方的发展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帮巴基斯坦修建了喀喇昆仑公路、重型机械厂、重型铸锻件厂、体育综合设施等十多个大中型项目,增强了巴基斯坦自力更生的能力,这些项目被誉为“巴中友谊的丰碑”。巴基斯坦也以自己所长尽力帮助中国。它的宝贵的农业研究成果和其它先进技术,使中国获益不浅。早在六十年代,巴基斯坦为中国培训了第一批波音飞机的驾驶员。在中国修建横断长江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时,巴基斯坦无保留地提供了它的世界最大的塔贝拉土石大坝的各种资料和数据,不仅使中国节省了建设资金,而且也使葛洲坝工程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证。
巴基斯坦坚持独立自主政策,屹立在南亚次大陆,是这一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自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巴基斯坦主持正义,在各个国际组织中,积极推动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的决议,并承担了照顾约三百万阿富汗难民的义务。巴基斯坦主张在南亚各国间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努力促进南亚地区合作联盟的诞生与发展。中国领导人一再表示,中国人民十分钦佩和支持巴基斯坦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原则、伸张正义的精神。
今年5月1日,位于两国边境地区的红其拉甫山口向各国游人开放,以充分发挥纵贯喀喇昆仑山区的中巴友谊公路的作用。红其拉甫山口的开放是一个象征。它表明中巴两国人民团结起来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它也表明,联系中巴两国的古代丝绸之路已为现代化的通衢大道所代替。时代在前进,中巴友谊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