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美国企业兼并风潮盛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19
第7版()
专栏:美国通讯

美国企业兼并风潮盛行
本报记者 景宪法
今年四月下旬,纽约麦迪逊大街上三家广告商合并,创立了总资产为五十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仅仅两个星期之后,位于同一大街上的另外几家广告公司又相互合并,宣布成立了比前者规模更大的“萨其—贝茨全球广告公司”。
美国广告业中这两次兼并使近年来风行于企业界的兼并活动达到又一个高潮,因而引起此间实业界和舆论界的震动。据披露,去年美国由于兼并而成立的新公司平均每天十一家之多。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的兼并活动已达九百四十多宗。专家认为,目前的企业兼并活动已形成本世纪以来的“第四次浪潮”。
近年来兼并活动如此大规模地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和经济条件。其中,大批企业破产和濒临破产,为兼并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次兼并风潮从广义上讲肇端于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严重衰退之时。近年来企业破产率虽然比八十年代初略有下降,但一九八四年破产企业仍有五万多家;去年的企业破产率又比前一年上升百分之十七。去年的农业危机和石油工业不景气加剧了企业的兼并速度,与“农业带”和“能源带”经济相关的兼并活动占全部兼并活动的一半左右。
兼并是企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一种形式。在现代美国经济生活中,企业为谋求生存,压倒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地朝“经营多元化”方向发展。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耗资二十六亿美元买下电子数据公司,以求在电脑辅助设计方面同国内外对手竞争,并企图将全国的生产和销售网点连成一片。又如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耗费五十七亿美元购买一家食品公司,准备在烟草行业不景气之时开拓多种经营途径,扭转亏本局面。一位参与兼并的当事人曾说:购买一个新型企业显然比自己创建更合算。当然,并非所有的兼并活动都出于经济目的。例如日前美国国内保守势力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过多报道社会黑暗面”表示不满,因此赞助特纳广播公司将它兼并。结果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被迫花费十亿美元购回本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票,才勉强保住自己的独立地位。
企业兼并风潮对美国经济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去年兼并企业的股票价格平均增长三分之一左右。自去年年初以来,纽约股票市场出现了少见的“持续繁荣”景象。去年下半年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连续增长近三百点,据认为兼并所引起的股票价格波动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兼并活动也给许多公司带来问题,有的因参与兼并而债台高筑,还有的因无法偿债而破产,反倒成为被兼并对象。在兼并风潮中,推波助澜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风险。去年全国破产的商业银行有一百三十多家,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同参与兼并活动失败直接相关。
美国经济专家对目前的兼并风潮褒贬不一。部分人士认为,兼并能淘汰企业中不称职的管理人员,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使企业更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另一部分人士则认为,兼并活动既不能增加就业,又不能创造财富,仅仅是重新安排股份所有者的利益和相互转嫁危机。
里根总统一贯力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因此政府迄今一直反对出面干预企业的兼并活动。里根总统最近还要求国会进一步修改一八九零年制订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提出对那些“面临国外竞争的企业”暂时放宽“反托拉斯”限制。一些人士认为,里根总统的做法实际上是助长了国内的企业兼并趋势。
(本报华盛顿五月十四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