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丝绸之路青春永驻——庆祝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三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0
第6版()
专栏:

丝绸之路青春永驻
——庆祝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三十五周年
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对外友协会长 章文晋
今年5月21日,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三十五周年纪念日。
三十五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在中巴两国人民友谊史上,它却是一段具有丰富内容、值得一书的时期。我本人也曾参与发展中巴友谊的工作,回首两国人民悠久、诚挚的友好关系,感触良多。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1951年5月21日的建交,把中巴人民传统友谊推向新的阶段。1956年3月,我曾陪同作为中国特使的贺龙副总理,前往巴基斯坦参加其庆祝从英联邦自治领改为共和国的庆典。刚一踏上巴基斯坦土地,我们立刻被巴基斯坦人民热烈欢迎中国高级特使的盛大场面深深感染。这期间,我看到了巴基斯坦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初期,为克服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困难而艰苦奋斗。同时,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无比深厚的友情。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非常重视中巴友谊,他曾先后五次访巴。1964年春,我随周总理第二次访巴。中巴两国领导人在拉瓦尔品第亲切友好会谈,取得圆满成功,并发表了联合公报。随后,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前往文化名城拉合尔。巴方在古老的美如梦境的夏里玛宫,为我们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夏里玛宫是一座具有典型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古代宫殿。周总理在这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时,我仿佛看到,中巴友谊的盎然春意把大自然的春光点染得更加瑰丽多采。
中巴人民的友好交往可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以前。到了公元五世纪,我国东晋僧人法显和巴基斯坦地区的一位僧人,曾沿丝绸之路把佛教经义从西域传到东方。七世纪,唐代高僧玄奘又沿着这条路,来到巴基斯坦,在伊斯兰堡附近塔克西拉的佛教寺院讲授经学。敬爱的周总理曾经指出:从历史的黎明时期起,中巴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往来。人类社会进入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巴两国共同努力下,又架起了第一条由新中国通往欧洲心脏的“空中丝绸之路”,中巴正式通航了。从此,中巴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跨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66年,我出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这次重返友好邻邦,看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愈益深厚,而且,巴基斯坦的建设事业也有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任职期间,我还参观了我国援建巴方的工程项目。当我看到中巴两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具有现代水平的工厂里密切合作、和睦相处时,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
具有特别意义的是,巴基斯坦为中美两国政府建立交往和改善关系,作出了令人难忘的重要贡献。1971年,经巴方斡旋和精心安排,终于促成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一行秘密访问北京,同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进行会谈,为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开辟了道路。当时,我曾被派到巴基斯坦首都,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欢迎并陪同基辛格博士飞来中国。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到当时的巴基斯坦外秘(相当于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苏尔坦·汗先生,对他为完成在中美之间搭桥这一复杂的外交使命所花费的心血和天衣无缝的安排表示钦佩。苏尔坦·汗先生曾先后担任驻中国和美国大使,同两国领导人结下深厚友谊,并博得中美双方的高度信任。他对中国人民怀有深挚的感情,在他退休之后,仍不辞辛苦,担任一家国际银行的高级代表常驻北京,为中国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中巴友好关系之所以能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巴两国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也离不开两国人民的默契合作。
中巴建交三十五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告诉我们,中巴友谊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愿放射着绚丽光彩的“丝绸之路”青春永驻,祝巴基斯坦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取得更大成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