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为争取生态系统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1
第5版()
专栏:

为争取生态系统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宋健
我国的鸟类资源很多。但是,现在许多城市,包括首都,所能见到的鸟却是寥寥无几。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优美环境,今天已很难遇到了。在一些发达国家,你常能看到退休了的老人在广场上和林荫道旁,逗引几十只松鼠和鸽子,和它们亲密相处,待之如螟蛉,从中领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看到这种情景的人,无不会心称道。我常想,如果我们国家的老人,也能有这样一种恬适的环境,使他们能从大自然的美中得到安慰,他们一定会更长寿。可是在我们这里,还有许多人不懂得爱护鸟类和保护其他野生动物的意义。五十年代打麻雀,六十年代打黄羊,甚至在今天还有人在捕杀天鹅,连堪称世界之宝的珍禽异兽有的也被人打死。鸟禽兽都被打杀吃掉,最后只剩下我们人类自己。这种对大自然的傲慢和野蛮的态度,不知道是如何产生的。也许与缺乏文化教养有关,或者是“文革”遗风在作祟。从198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爱鸟周活动开始,我们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进步。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写了很多文章,发表了很多讲话,反复向人们解释,鸟类对农业、林业、生态,以及对人类自己的身心发展的益处。他们奋力向社会呼吁,可谓慷慨陈词,与愚昧和野蛮奋战。但是,应该承认,至今全社会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和科学家们的愿望相距甚远。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得也不够,措施不够得力。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生态恶化的情况还在继续发展,森林在不断减少,珍禽异兽被残害的事,时有发生。爱护鸟类的意义还有许多人不懂,不是视鸟为友,而是视鸟为敌。其实,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我们还是有爱鸟的优良传统的。你看,每个星期日的早上,都有成群的人在公园比赛谁的鸟叫得好听。但遗憾的是,都是笼中之鸟。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在大自然里看到这么多鸟在自由地比赛歌唱,处处都是林茂、鸟语、花香。当然实现这个理想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无论如何我们要为此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现在有三件事要做。一是立法。要用法律来界定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我们要把改变人们对大自然、对野生动物的感情和态度,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要作为一项国家政策,用法律来界定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二是教育。这有赖于科学家们和各种新闻媒介的努力奋斗。希望新闻工作者能写出一些有分量、有感情的文章,帮助某些人改变那种傲慢的、随意蹂躏大自然的恶劣态度。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靠大自然的赐予而生存的。马克思说,你在任何时候都要想到,人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你的躯体,你的大脑都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人没有理由虐待大自然。在某些国家,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爱护鸟类的责任心。我们也要把小学生动员起来。动员孩子们每年做些鸟巢和参加爱鸟护鸟活动,从小接受爱护鸟类的熏陶。三是示范。去年国家科委从别的费用里挤出一点钱,搞了几个招鸟工程。北京植物园搞了喂食台,反应很好。但在去年冬天,玉渊潭有一群鸟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觅食,却没有人去喂它。如果在它们最困难的时候,有人来喂它,那么第二年它们还会来的。今年要先解决点饲料,小范围封山,把示范工作完善好。文章要写,实事也要做,把科学和文明传播开来。
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发展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我们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让我们共同努力,改变有些人表现的那种对大自然傲慢和野蛮的态度,为争取生态系统的根本好转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