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四化建设和改革呼唤作家 各地作家们纷纷深入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2
第3版()
专栏:

四化建设和改革呼唤作家
各地作家们纷纷深入生活
据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李光茹)四化建设的沸腾生活,改革浪潮中勇于搏击的一代新人,呼唤作家要拿出更多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来。怎么办?作家们的回答是:到生活中去。
在作协上海分会的记事本上,有这样的记载:1月,海岛崇明农场迎来了老作家王西彦、郑拾风等;2月,茹志娟率队走访金山漕泾电视机配件厂、上海汽水厂;3月,陈伯吹、吴强、沙叶新、王也、史中兴、姚克明等赶往湖南衡阳自行车厂;4月,宝钢工地上出现了一群激情奔放的诗人……今年以来,仅上海就有近二百位作家到了四化建设的第一线。北京作家李国文最近去了衡广铁路大瑶山工地。他白天爬高山,下竖井,晚上,住进工棚,同工人们唠家常。李国文说:“我虽然在铁路工人队伍中生活过二十多年,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许多年没下去了,这次下去才发现这支队伍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感到很陌生,也很新鲜,再不下去,对今天的生活脉搏摸不准了。”他被工地劳动者的事迹深深打动,三篇通讯一气呵成。据介绍,陈祖芬近来参加最多的会议是有关经济的会议。她从这些会上学到了知识,获得了创作的激情、素材、人物。去年,她发表的报告文学《经济与人》就是在一个经济研讨会上酝酿成熟的。前不久,刘厚明、陈建功去了老山前线;张志民到海南岛访问边防战士;谌容穿梭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深入了解工业战线的情况;刘心武对首都“行路难”状况认真考察,写出了纪实性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
作家们深入生活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或参观访问,或长期蹲点,或到基层兼职。辽宁作家马加已经七十六岁,还经常到田间地头同农民交谈,创作出长篇小说《北国风云录》,受到好评。连续七年获得辽宁省政府“文学创作奖”的金河,曾在铁岭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掌握了大量生动的素材。先后发表《重逢》、《不仅仅是留恋》、《打鱼的和钓鱼的》等优秀短篇小说。目前,在基层兼职的作家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其中有湖南的古华、叶蔚林、孙健忠、韩少功、萧育轩、张扬、石太瑞、谭谈,陕西的贾平凹、王吉呈、王宝成、党永庵、赵熙、赵炳坤,山西的马骏、成一、郑义、韩石山、王东满、李锐、张平等。
生活慷慨地给作家以厚赠。老作家马烽近年来佳作迭出。《结婚现场会》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与孙谦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泪痕》、《咱们的退伍兵》受到广泛的赞誉。焦祖尧创作的长篇小说《跋涉者》获首届人民文学奖。叶蔚林谈起深入生活,感触颇深。他说:“我写《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觉得比较顺手,很重要的原因是亲自乘木排在水面上漂流了二十多天”。“五一”前夕,他随湘航3602轮远航,目前,正在创作报告文学。电影《白毛女》的编剧之一杨润身前几年一头扎进河北省平山县,四年中,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农村度过,写出了长篇小说《风雨柿子岭》和《九庄奇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