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探求摆脱黎巴嫩僵局的出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2
第6版()
专栏:综述

探求摆脱黎巴嫩僵局的出路
朱梦魁
黎巴嫩三方和平协议夭折后,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和宗教派别为尽早结束内战而进行着频繁的活动。5月16日,黎巴嫩力量执委会主席盖亚盖亚宣布,新近成立的基督教联合起草委员会已制定出一个解决黎巴嫩国内问题的基督教纲领草案。据报道,这项纲领草案与去年年底签署的大马士革三方协议的一些内容“完全不同”。草案强调,黎巴嫩各派必须在“排除外部干涉的情况下”进行对话。5月上旬,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表示,他不反对修改三方协议,但他同时断言,如果没有叙利亚的帮助,黎巴嫩的问题就无法解决。贝鲁特的一些政界人士认为,叙利亚领导人的讲话反映了他对三方协议态度的变化,这为打开黎巴嫩僵局带来了希望。
三方协议是由“阿迈勒”运动、社会进步党(德鲁兹派民兵)和基督教黎巴嫩力量三方领导人,于去年12月28日在叙利亚的推动下在大马士革签署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立即实现停火,一年内解散各派民兵组织,全面结束内战,由叙利亚驻军帮助政府军和治安部队负责治安工作。二、立即组成新政府,开始一个为期十一年的过渡时期;过渡期内由制宪委员会在一年内制定新宪法,三年后举行议会选举,改变按教派分权的现行制度。三、过渡期内,总统、议长和总理仍由天主教马龙派、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分别担任,但总统不再主持内阁会议;六大教派的部长组成核心内阁,其他十六名部长按教派人数分配;议会的一百零八个议席则由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各占一半;其他军政要职也要按教派人数的比例重新调整。四、黎巴嫩与叙利亚在外交、政治、军事、治安、经济、教育和新闻等方面实行“一体化”。外国观察家认为,三方协议的实质是黎巴嫩在接受“叙利亚选择”的基础上,削弱基督教派在四十多年中统治国家的主导地位,建立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均分权力的政治体制。
三方协议签署后,遭到黎巴嫩基督教派的普遍非议,指责黎巴嫩力量领导人胡贝卡让步太多。一向掌握国家实权的马龙派对三方协议反对最烈。特别是这项协议因未获杰马耶勒总统的批准而无法实施。今年1月,杰马耶勒总统两次赴大马士革同阿萨德总统讨论三方协议,但未能消除实质性分歧。另一方面,黎巴嫩力量因接受“叙利亚选择”和签署三方协议,激化了同基督教其他派别的矛盾,内部也因此发生分裂。1月中旬,黎巴嫩力量参谋长盖亚盖亚率领长枪党民兵突袭胡贝卡总部,并在政府军的支持下打垮了胡贝卡的势力。胡贝卡随即辞去黎巴嫩力量执委会主席职务,开始流亡国外。从此,由胡贝卡作为签字一方的三方协议也宣告夭折。
三方协议夭折后,黎巴嫩局势再度陷入危机。愤怒的穆斯林派别要求杰马耶勒立即辞职下台,黎巴嫩议长、总理和穆斯林方面的部长、议员以及各党派组织纷纷抵制总统的领导,共同采取不同总统合作的立场。贝里、琼卜拉特、前黎巴嫩力量主席胡贝卡和前总统弗朗吉亚还组成了“黎巴嫩民族拯救阵线”,以加强对总统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今年2月,杰马耶勒总统出访一些欧洲和阿拉伯国家,旨在获取国际间的同情和支持,以防止黎巴嫩再次发生大规模动乱。5月初,叙利亚领导人在大马士革会见了签署和平协议的三方领导人,讨论了如何打破黎巴嫩僵局的办法。
一些阿拉伯报刊指出,黎巴嫩危机正处于爆发前的“高温状态”,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流血冲突以及美国袭击利比亚在黎巴嫩激起的报复浪潮,加剧了局势的动荡。另一方面,盘踞在黎巴嫩南部的以色列军队,以各种借口多次渗入黎巴嫩领土进行袭扰和扫荡,并对黎巴嫩和叙利亚发出战争恫吓。以色列的不完全撤军,使黎巴嫩南部成了以色列自由行动的入口。阿拉伯舆论担忧,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野心,还将在黎巴嫩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设置障碍。
黎巴嫩人民渴求和平,厌倦无休止的战乱。黎巴嫩的有识之士指出,一旦再度爆发内战,黎巴嫩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阿拉伯舆论认为,要实现黎巴嫩问题的全面解决,必须达成一项所有政治和宗教派别都能同意的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