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发展核电是必然趋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2
第7版()
专栏:综述

发展核电是必然趋势
新华社记者 江红
苏联乌克兰基辅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月26日发生事故,在世界上给历时几十年之久的有关发展核电的争论火上加油。反对建立核电站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也反映了不少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但事态越来越明显,人类将从事故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更加安全地发展核电是势在必然。
5月15日,作为欧洲共同体立法机构的欧洲议会,在一次争论激烈的会议中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支持继续在西欧发展核电站。在最接近事故地点的波兰,负责核工业的高级官员宣布,没有必要因为苏联核电站事故而放慢波兰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发展核电站的计划。为保证安全,苏联在事故发生后暂时关闭了十六座核电站。苏联政府有关负责人5月6日宣布,苏联的原子能动力工业将继续发展。他强调,苏联将采取新的补充措施和设计方案,以保证核电站更加安全可靠。
苏联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即指出,“其实,诸如核电站在安全条件下运转,核废料的处理等问题,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易于采集的薪柴曾是主要能源。但是从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及蒸气机的普遍使用,人类才进入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阶段,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石油在全世界能源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重又超过了煤炭,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要采光。按目前开采速度,各产油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开采年限有的只有十几年,几十年;最多也不过几百年。“石油以后怎么办?”早已成为世人关心的大问题。人类实践证明,发展核能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必然趋势。
如果以1954年苏联建立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算起,和平利用核能至今也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其间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核电站仍处于低速发展阶段。七十年代两次石油供应危机促进了核电大发展。英国《石油经济学家》指出,石油以外有十种替代能源,即煤炭、核能、水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风能、波能、海洋能和潮夕能。自七十年代以来,在这些替代能源中,核能发展最快,效益最高。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全世界已在运行的用以发电的核反应堆有三百五十一个,总发电能力为二亿五千三百万千瓦。目前正在建造和计划建造的核反应堆分别为一百七十六个和一百三十个。拥有或即将拥有核反应堆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世界。其中最多的是美国,为八十五个,其次是苏联、法国和日本,都在三十个以上。去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核电站的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30.6%,比前年增长21.3%。法国四十一个核反应堆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近60%,比利时也超过了一半以上。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阿根廷,大约占发电量的20%左右。据估计,到2000年,全世界核发电能力将比现在增加一倍,达到五亿千瓦。就连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阿拉伯世界,也注意把长远能源计划建立在发展核能的基础上。据英国《石油经济学家》报道,到2000年,阿拉伯国家所需电力的12%将由核能提供。
和其他领域一样,人类在发展能源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类正是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取得了社会的进步。从目前趋势看,尽管核技术还有待完善,但发展核电显然是人类在能源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