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献给国际和平年的鲜花——“国际和平年”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2
第7版()
专栏:

献给国际和平年的鲜花
——“国际和平年”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侧记
张跃宏
正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国际和平年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览的第一天就迎接了近万名参观者。这个由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和中国文联等四个单位主办的展览,是中国艺术界和中国人民奉献给国际和平年的一簇鲜花。全国各地六千多名艺术工作者为这次展览进行了专题创作,最后选出四百多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和书法。展览会的负责人说这些展品“显示了中国文艺工作者对和平的热爱和憧憬,以及为和平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
白色雕塑《阳光下》是一只巨手托着只轻盈的飞鸽,显得那样圣洁和明媚,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期望。国画《蓝色的遐想》中,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和齐白石在和平鸽飞翔的背景下思索;油画《橄榄树下》是世界和平人士的群像,其中有宋庆龄、甘地、泰戈尔、爱因斯坦、图图等。这些对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者的画像,就象星座聚合,在历史的银河中闪烁光芒。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相逢情景和表现中国人民和平信念的《邓小平宣布:裁军一百万》等摄影作品,也很引人注目。
宣传画的佳作颇多。以各国国旗拼成和平大厦图案的《筑起和平大厦》和一架飞机投下大群白鸽的两幅画,富有想象力,受到许多观众的称赞。以铁钉为材料,颗颗相拼而成的一个高低错落的月亮图案,起名《圆月》,匠心别具,显现了“千里共婵娟”,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共同愿望。
中国美协的同志说,这次的许多作品出自中青年之手,不但有对和平的渴望,还有追求人类和平的思考,意境深远。国画《渴望和平》画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呆望着遍地尸骸,画面阴暗沉重,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
许多著名中国书法家展出了他们歌颂和平的作品。瘫痪女青年书法家周慧珺写的是“天涯静处无征战,兵器销为日月光”。国防部长张爱萍写了“中华腾飞保卫和平”八个飘逸草书大字。此时这位长者正款款移步,在参观者之列,他拄着手杖对记者说:“和平是宝贵的,但不是乞求来的!”这正是他的书法所表达的意思。澳大利亚女教师色诺娜看完展览说:“中国与澳大利亚以及许多国家同在太平洋地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这个‘家’的和平。”
这个展览会于本月底结束后,一部分作品将运往联合国展出。届时,将有更多国家的人民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愿望和对国际和平所作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