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从放权和服务入手——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3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从放权和服务入手
——完善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
晓章
去年,农垦系统已有各种类型的家庭农场九十四万个,初步确立起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但由于新体制刚刚产生,原有的管理体制没有转轨变型,因而大农场与小农场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主要表现在,一些农场对家庭农场限制过多,职工手中没有多少自主权;服务没有跟上去,一些家庭农场缺钱少物,买难卖难,生产门路不广,科学技术贫乏;有些行政部门改成公司后,重经营,轻服务,与民争利。改革的进程已经把如何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问题,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从各垦区的经验看,凡是从放权和服务入手,同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都收到了好效果。湖北五三农场是一个拥有三十二万亩土地的大型农场。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以后,实行了对家庭农场经营放宽政策的十条措施,如在保证粮棉生产的基础上,职工原来种粮棉的土地改种经济作物,利、费提取不高于原定的标准;开发低洼沙质劣地发展养鱼和果林的,三至五年不交利润,四至十年内提交利润不高于农田水平;利用荒山造林的,十年不交利润,成林后收入家庭农场得八到九成;职工办家庭猪、鸭、鸡场,从第二或三年起核定上交利润,但交利水平不高于农业劳力平均交利水平等。他们适应家庭农场分散经营的需要,还改革了原有的行政管理机构,成立了十个专业化服务公司,把以往仅能为种粮棉服务转变为向农林牧副渔各业提供全面服务。全场出现了“统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局面。几年来全场开发荒山荒坡荒水四万多亩,猪、鱼、鸡、鸭、水果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与1980年相比,多种经营的产值由五百六十七万元增加到一千五百三十二万元,增长170.2%。去年全场工农业总产值达八千七百八十万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三年来全场累计盈利一千八百六十万元,是办场前三十年利润总和的二点七倍。
全场是这样,生产队也是如此。该场回龙寺生产队办起了九十八个家庭农场,生产队成立了大中型农机具、供电供水设备、场院机械等综合服务组,由专人牵头实行专业承包,为家庭农场提供耕地、播种、打药、供电供水、收割、脱粒、加工等全套服务。从种到收每亩机械费用仅十二元,比各户雇请人工、自购机械划算。全队二千八百亩水田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良种化、化学化、水利化,为家庭农场分散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前全队一百二十户、二百八十个劳力全部捆在种粮上,现在只有四十五户、八十一个劳力种粮食。全队劳均收入达一千五百一十二元,比1983年增长一倍多,没有一户挂账的。
实践证明,从放权和服务入手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可以把家庭分散经营的积极性和农场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农垦企业在资源、技术、机械装备等方面的优势。五三农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家庭农场有了经营自主权,双层经营体制才会有活力。兴办家庭农场的目的,是为了划小经济核算单位,把高度集中的经营决策权分散开,实行多层次的经营。家庭农场能否活起来,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这是农村改革中早已被证实的一条真理。目前农场在这个问题上仅是刚破题,大有文章可做。要进一步放宽政策,使家庭农场手中有相当的自主权,成为具有活力和生机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搞好服务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中心环节。在一些农场,小农场想活活不了,大农场想管管不住,多余劳力想分分不出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工作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国营农场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大农场能否发挥统一组织产前、产后服务体系的优越性,是小农场能否发挥家庭分散经营积极性的前提条件。脱离这个条件,小农场连维持生存都困难,更谈不上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