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活跃流通 有利生产 方便群众 温州近郊辽东米市生意兴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3
第2版()
专栏:

活跃流通 有利生产 方便群众
温州近郊辽东米市生意兴隆
本报讯 浙江温州市郊瓯海县辽东村米市灵活经营,薄利多销,迅速发展成为浙南最大的粮食市场。从1984年10月至今,辽东米市经销粮食一千二百多万公斤、饲料一千二百万公斤,经销范围也突破瓯海本地和浙南各县,辐射到台州、闽北等地。辽东米市疏通了粮食流通渠道,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浙南各地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对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发展起了良好作用。
辽东村在温州市郊,水运便利,人多地少,农民历来有经商、经销粮食的传统。随着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生产的发展,流通渠道不畅的矛盾日渐突出。产粮区的粮食“收不了、存不下、调不走、运不出”,而经济作物产区的用粮却很紧缺,仅辽东村所在的梧埏区就缺粮二百五十万公斤。于是辽东米市应运而生。当地四十多农民,自愿组合,以合股集资为主,信用社贷款为辅,成立了八个运销联合体,每个联合体都有十多万元的资金。他们开办了八个米行、两个碾米厂、三个饲料加工厂,并组建了一支二百多人的运输队伍,运销粮食。逐步形成一个以经销早米、粳米、杂交米为主、兼营饲料的米市。整个米市是一个以八个运销联合体为“龙头”,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互相配套的有机流通系统。这个系统的活力逐步增强,辐射范围由本地区很快发展到丽水、金华、衢州和外省的一些地方。
辽东米市随行就市,以方便群众、薄利多销为原则。他们从丽水粮食贸易中心购进稻谷,除掉加工、运输费用,每百斤籼谷只获利三到五角。温州市粮食紧缺,品种单一,市民吃厌了计划供应的“温选青”,又苦于买不到其它品种的大米。米市经营者就从外地组织进粳米、杂交米,每天用五十多辆板车拉到市区出卖。同时,他们还通过各地米行的批发转售,满足了一些加工专业村、饮食服务业、畜禽专业户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八大米行之一的包东弟米行,从去年5月起,增加米粉、面条、馄饨皮等经营项目。
米市促进了商业、运输业和加工业的发展,现在有五十多辆贩米车,上百只运输船、数十家周围地区的米行,为米市配套服务。辽东村的稻谷日加工能力也由一万五千公斤,增加到现在的七万五千公斤。粮食加工又促进了饲料加工和畜禽养殖。米市所在地的梧埏区,去年向温州市区供应肉鸡五十万只,禽蛋二百万公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