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请继续关心中华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3
第5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请继续关心中华鲟
1981年,葛洲坝工程横断长江,阻断了中华鲟的生殖洄游通道,为此,中华鲟如何生存的问题,曾引起人们的争议。时间过去五年了,坝下的宜昌市江段发现了新的中华鲟产卵场;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了成功,并向长江放流了鲟鱼苗;坝下至监利沿江各县建立了保护中华鲟管理站;湖北省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保护中华鲟的布告》及《关于保护中华鲟的暂行管理办法》的文件,杜绝了滥捕中华鲟的违法事件。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中华鲟“因祸得福”,保护、繁殖中华鲟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然而,我们认为,中华鲟的亲体保护及资源增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鲟在宜昌市江段的产卵亲体、产卵场的规模每年不一。1982年在坝下首次发现了中华鲟产卵场,但规模很小;1983年又有明显缩减;1984年发现中华鲟分两批产卵,规模较1983年大;1985年中华鲟也是分两批产卵,但规模小,时间长,断断续续。从科研单位这一调查纪录看,现在还不能作出中华鲟产卵场的产卵量逐年增加的结论。
二、自1983年至1985年,中华鲟人工繁殖连续三年都获成功,并进行了超低温精液保存、人工激素催产等方面的试验。但现在的人工繁殖,采取的是从江中捕获成熟的雌、雄中华鲟,注射药物后,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取得受精卵,放在环道中孵化出苗。试验受各种条件影响较大,例如难以捕到雌、雄成熟的中华鲟。1984年只催产三组,获苗五万尾,放流六千余尾;1985年只催产五组,获苗三十三万尾,放流十万尾。成熟的雌、雄中华鲟平均占捕获鲟的35%左右。加上有时不能同时捕到成熟的雌、雄鲟鱼,也给催产造成了很大困难,而催产后的亲体不易得到保护,很难免于死亡。每年向长江放流的鲟鱼苗,只能说对资源增殖有一定的意义,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三、大坝合龙后,我市江段时常发现死亡的中华鲟。头几年,横腰断成几截的占多数,近两年来,大多是头部被撞裂或劈掉一块而死亡,每年平均二十几尾。这大概是由川江下来或坝下上溯的中华鲟在二江泄洪闸处的水泥墩上撞伤或者被水轮机绞伤所致。
四、保护中华鲟管理站成立至今,没有正式定编、定员。经费少,经费来源也无正常渠道,仅靠省里每年从水电部拨给的一点钱维持,以致有些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更谈不上增加管理手段及管理设施的配备。
我们认为,有关部门应继续关心、保护和繁殖中华鲟,切实把这件事情抓好。
湖北宜昌市保护中华鲟管理站 刘康根 黄辨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