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药品缺货严重 诊病医疗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4
第1版()
专栏:来信

药品缺货严重 诊病医疗困难
去年以来药品缺货严重,北京医药公司对医疗单位的供应率只达65—70%。我院所需要的药品平均每月有八十至九十种以上无货。到今年3月份缺货高达一百多种,严重影响了医疗工作。医生治病用药,往往不是根据病人的需要,而是药房有什么药,用什么药。有的专科用药没有,医生开不出处方。如胰岛素,病人称之为救命药,但因供应不足,常常造成一些糖尿病患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因无肌松药,无法开刀,无肝素、鱼精蛋白,不能做体外循环、肾透析。造影剂缺货,病人来就医,无法诊断,先进仪器无用武之地,本来能得救的病人却失去了治疗机会。一些原料药缺货,使医院自配制剂不能开展,如药用甘油缺货,皮科制剂不能配制;溴化钾缺货,神经科所需的镇静剂无法配制;催产素缺货则严重影响到母亲和婴儿的生命安全。
对于以上药品奇缺的状况,我们曾向医药总局、卫生部药政局、北京市医药公司、北京制药工业公司等方面多次反映,但他们都陈述各自的理由和困难,迟至今日尚未有效解决。处于无奈,我们只好通过全国和北京市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向国务院反映这一紧急情况,同时也切望党报为我们呼吁。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调查附记
接到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的来信后,我们走访了北京一些医院、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得知全市药品短缺十分严重。
目前,全北京市常用药物紧缺品种多达二百余种,其中包括一些抢救危重病人的特效药。药品匮乏状况,在一些大医院里尤为突出。肿瘤医院经常使用的三十种抗癌药品,有十四种供不应求,如环磷酰胺需要量七千支,现只供应二千八百支,化疗方案被打乱,而改方代替疗效差。儿童医院紧缺药品五十余种,有十七种长期无货。克汀病患儿需长期服的甲状腺素片,抢救小儿爆发性流脑的肝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不可缺少的药物青霉胺,都无货供应。常用药物如维生素A、洗必太、盐酸麻黄素、阿斯匹林、胃舒平、硫酸亚铁等也供应不足。协和医院是重点供药单位,现在也大量缺药。八百种常用药中就缺一百四十种。胰岛素的供应量比需要量少了一半,仅够住院和急诊病人及一部分门诊病人之用。每天门诊病人约二百人,其中大多数拿不到药。在这里,我们见到数十名糖尿病患者,他们都是在凌晨三点就来排队挂号,有的人因无药悻然离去,有的人拿到了减量的药,更多的人提心吊胆地等待着,唯恐拿不到药。
由于药物短缺,给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给患者造成了痛苦。主要表现是:
难以为病人确诊。阜外医院因缺少造影剂76%泛影葡胺,协和医院因缺少造影用的40%碘油,致使医生面对先进的医疗设备,无法为病人及时确诊。
难以为病人动手术。阜外医院自去年上半年以来,施行体外循环手术必需的鱼精蛋白注射液供应中断,至今已有上万名急待手术的患者得不到治疗。有的病人家属唯恐亲人病情加重,不惜以每支三十六元的高价(原价七角),从私人手中购来。有的人到深圳去买药,光路费就花去三百多元。
难以进行正常的治疗。以协和医院各科为例,妇产科需用的化疗药物更生霉素,数月来无货。许多外省的重患者,由家属专程护送来京求治,结果悲愤失望而去。神经科大夫眼见病人震癫痛苦或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而束手无策,这是因为排铜药物青霉胺和新斯的明类药物奇缺。
药品匮乏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走访了卫生部、国家医药总局、北京制药厂等单位后,感到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价格问题。由于原料、能源、运输普遍涨价,药品成本提高,而出厂价不变或提价的幅度小,致使制药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产供销管理问题。药品的社会消费量取决于疾病的发生状况和康复保健的需要,因而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相对稳定性,既非生产越多越好,又非可有可无。这样,就需要加强对药品的宏观控制与管理,促进产供销协调发展,确保药品的及时和充足的供应。当前,药品多属市场调节的三类小商品,少数也不过是部门管理的指导性计划品种。因此,药品的生产、收购,都带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致使药品生产供应时紧时松。
三、经营指导思想问题。一些产销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没能做到根据医疗的实际需要安排生产和收购。有些药厂竟提出四不产:批量小不够一天工时的不产,费事的不产,利润低的不产,有毒有味的不产。医药公司也有三不收:赚钱少的不收,不易存放的不收,有效期短的不收。许多药品就是因此而中断了生产和供应。有些企业还因出口比内销赚钱多而偏重出口,也造成国内一部分药品的紧缺。
药品供应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治病和保健问题,药品匮乏现象,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并尽快扭转这一状况。这是万千病人和医疗工作者所期望的。
本报记者 马中艳 田兰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