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厂长的“消化力”——访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4
第2版()
专栏:

厂长的“消化力”
——访沈阳薄板厂厂长刘相荣
本报记者 段心强
去年初,沈阳薄板厂面临的是这样的难题:原材料涨价六百一十五万元,能源涨价一百零三万元,运输提价十六万元,外加社会负担,算起来当年得增加成本七百七十多万元,至少要亏损二三百万元。面对这种局面,职工们急得团团转。市政府对这个厂也放宽了要求,保住本就是成绩。
“有压力是好事。”厂长刘相荣说:“当时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宣布倒闭;二是闯出生路。我们选择了后者,决心把增加的成本消化掉,并取得一定的利润。”
“话好说,但怎么‘消化’,问题并不那么简单。”老刘接着说,“我们与世界上的同类厂进行对比,发现我们厂在管理上与先进厂差距很大,潜力都在落后的管理中流失掉了。我们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上下一齐从这里使劲。”
大家首先在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作文章。为了在现有的厂地上增加生产能力,刘相荣组织全厂的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扎扎实实解决问题。他来到冷轧车间,发现这里的冷轧机老掉了牙,事故接连不断,轧出的薄板少,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但改造它要二十多万元,一直舍不得花。刘相荣在现场看到问题严重,当场拍板搞技术改造,由轧单片的四辊机改为连轧的四条生产线。仅半年时间,薄板的产量就由原来的四千吨增加到二万多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利润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多。
在增强企业内部活力的同时,这个厂还积极发展横向联合。他们利用自己技术、设备、原材料方面的优势,和一百四十家工厂搞联合。形式很多,有的联合办厂,有的转让技术,有的搞半成品加工,等等,经济效益一年在百万元以上。
这个厂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废料,如废酸、锌灰和锌渣等,过去都白白扔掉,没啥收入不说,还常常因污染环境而被罚款。去年初,因流出的废酸危害庄稼,农民找上门来,环保部门一次就罚款一万多元。去年第二季度,他们发动科技人员攻关,用废酸和锌渣生产包装品。厂里新建一个车间,扔掉了多年背在身上的包袱,当年获利七十多万元。
沈阳薄板厂靠不断变换的经营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搞活了企业。去年,这个厂扣除增加的成本后,赢利一百五十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又获利七十八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