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人才“争夺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4
第7版()
专栏:

人才“争夺战”
卢继传 刘兆祥
当今,经济发达国家在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都在竞相争夺世界卓越人才。人才争夺战越演越烈。
人们吃惊地发现,美国就是靠引进人才起家的。“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弗兰克·贝蒂,意大利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以及研制V—2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等等都是在三四十年代来到美国的。据美国官方统计,在1949年到1973年期间,世界各国迁居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达十六万人。1973年以后,每年仍有六千名以上的科学家、工程师进入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美籍华人或华裔专家、学者的杰出成就举世瞩目。美国第一流科学家、工程师约有十二三万人,其中美籍华人就占三万多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等。在美国八十多所大学中工作的美籍华人教授就有一千五百多人;各名牌大学里的系主任中,有三分之一是美籍华人或华裔;研究和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高级工程师中,美籍华人也占了三分之一。
外国科学家为发展美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依靠外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当时,研究设计和装配第一颗原子弹的洛斯阿拉摩斯科学实验室设有七个研究部,其中高级研究部是费米领导的;理论研究部由贝蒂领导;爆炸研究部由苏联物理、化学家基斯卡柯夫斯基领导。匈牙利核物理学家、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丹麦核物理学家波尔和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等也参加了研究工作。空间技术也如此。如1969年,美国用“土星”V型火箭实现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就是在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领导下获得成功的。
美国引进大批人才,不仅对美国科技和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使美国节省了大量投资。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一份报告承认:“他们(指移居美国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们的贡献和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变得更加富强。”
西欧各国也越来越重视引进人才,所以,当前美国与西欧国家正在进行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之后,五角大楼的招聘者专程到欧洲搜罗人才,五年内计划投入二百五十亿美元,以吸引欧洲国家的高级科技人才。对此,西欧各国十分担心人才外流,西欧实施“尤里卡”计划,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挥高级科技人才的才智,避免人才再次流入美国。长期以来,西欧各国就注意引进外国高级科技人才,据1976年统计,在法国的“全国科学研究中心”机构中,外国研究人员有六百六十七名,占其全体研究人员的9%。瑞士的十四万四千名在职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三万九千人来自国外,占全国科技人才总人数的27%。1973年丹麦国家研究机构中的七千七百名研究人员中,有四百六十名研究人员为外国人。西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都争相引进外国的科技人才。
日本采取另一种途径,即引进知识。他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专利的同时,还采取邀请外国优秀研究人员到日本短期讲学、交流经验,及时吸取外国先进技术。日本人承认,这样做对促进日本科技、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现在,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经济发达国家不仅从其他发达国家引进人才,而且还从发展中国家大量挖掘人才,从1964年到1969年,发达国家的人才向美国流入的数量增加了20%,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才向美国流入量却增加了40%多。据联合国开发总署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专业科技人才,每年以十万人的速度外流,大都流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联合国开发总署调查,从1961年至1985年,仅美国、英国、加拿大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入中获得收益已累计达一千亿美元,美国每年还节约教育经费十八亿美元。可是,发展中国家却遭受巨大损失。
当今世界人才的争夺,一方面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发展迅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西方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