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漫谈《中国历代史话》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5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漫谈《中国历代史话》丛书
文思涌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史话》,在众多名家主编的各种《中国通史》之外,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放出了新的异彩。
通观这一丛书,确实有不少优点。
第一,这套包括十三本的史话,如果按纵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确是一部大型的中国通史;同时,其中的任何一本,又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断代史。读者有一套《中国历代史话》在手,既可以学习中国通史,又可以重点了解断代史;既可以象看电视系列片那样一集一集地接着往下看,也可以跳跃式地选读。
第二,这一套史话是为中等文化读者编写的具有普及性质的读物。所以,作者在文字、取材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一般说来,这些作品大都文笔流畅,内容生动,连标题也力求生动具体,避免概念化。有的史话一开场就用有趣的史实把读者引入胜境。
第三,《中国历代史话》不但文笔流畅、内容生动,而且也力求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使读者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例如,群众中关于春秋、三国的历史知识,往往得之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和舞台戏曲。其中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虽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这些历史人物多数已被塑造成艺术典型,有的则因封建正统观念而被歪曲、丑化,有的则又被夸大、神化。在《三国史话》中,被戏曲小说丑化了的白脸奸臣曹操,恢复了他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面目;人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诸葛亮,也并非是什么能掐会算的神仙,而是凭他那卓越的才能协助刘备在艰难困苦中创业。
第四,这套史话虽然是中等普及读物,但作者们在撰写过程中,都抱着严肃的科学态度。有些作者不但数易其稿,也不以介绍以往的成果为满足,而是进行了新的探索。如《中国原始社会史话》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亲自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作社会调查,广泛搜集并审慎地鉴别资料,从而为该书补充了不少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新材料。
这样,史话既是普及读物,也是通俗的学术著作,从而在历史普及读物中一定程度地改变了知识老化的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