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本报文艺部邀集的座谈会上 老作者畅谈“双百”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5
第7版()
专栏:

在本报文艺部邀集的座谈会上
老作者畅谈“双百”方针
本报讯 记者舒展报道:今年五月,是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三十周年,也临近一九五六年七月本报改版三十周年。本报文艺部于五月十四日邀集部分在京同志,座谈双百方针问题。参加座谈会的有多年来一直支持报纸的老作者李锐、林林、曾彦修、严文井、萧乾、冯亦代、戈扬、舒芜、戴文葆、冒舒諲、黄宗江、于浩成、李国文、刘征、邵燕祥、林文山、焦勇夫、柳萌、陈小川等同志。
与会同志首先对三十年前积极贯彻双百方针、主持《人民日报》改版的邓拓、林淡秋等同志以及十年动乱被迫害致死的冯雪峰、邵荃麟、吴晗、孟超、徐懋庸、王任叔、陈笑雨等老杂文家,表示深切怀念。大家称他们为贯彻双百方针的先驱者。大家对于中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而赢得的双百方针终于得以贯彻表示珍惜,对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双百方针的历程也进行了严肃的反思。
与会的同志说,双百方针是与国家的政治民主紧密相连的,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应该使之法律化、制度化;而不能靠人治,看哪一个领导人的眼色、雅量和宽容与否行事。再也不能搞有权力就有真理了!否则就会余悸难消,鸦雀无声。以前习惯说划清政治与学术的界限,似乎学术讨论允许自由,而与政治有关的讨论则没有自由。这种提法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政治学、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这些学科的学术怎么能不讨论历史的与当代的政治?作为国家主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只能讨论学术,禁止议论政治,这岂非本末倒置?事实上,人代大会、政协会议以及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讨论会,都在议政,广开言路,思想活跃,对四化建设大有益处。当然,界限是有的,那就是看他是否违反宪法、触犯刑律,是否违反四项基本原则。
与会者认为:双百方针也是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根本方针。从我国春秋战国、欧洲文艺复兴、法国革命等重大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大发展看,都是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思想文化运动为其先导的。因此,不论是科学还是文学艺术,应当鼓励而且保障千万有识之士勇敢探索,大胆创新,要变“枪打出头鸟”为保护“出头鸟”。几年前,胡耀邦同志对《假如我是真的》等剧所进行的严肃、热诚、耐心、说理的批评,即是具体贯彻双百方针的楷模,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治家的风度和襟怀。
与会者热切地认为,对双百方针还需要大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象普及法律常识那样,向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战线、文化部门的同志以及全国人民普及双百方针,使他们同科学家、文艺家一起从封建意识、极左思潮、资产阶级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思想积淀中解放出来,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普及不等于清谈,呐喊不等于空喊,有针对性的议论不等于泛泛地坐而论道。
参加座谈会的不少同志,都是在一九五七年由于写文章而被错划为右派的。回首往事,感触良多。有一位曾遭错划的老同志说,实行双百方针的道路是坑坑洼洼极不平坦的,一九五七年我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填坑的人。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在实行中愈来愈见成效,的确是最好的时期,但还可能有风风雨雨,我准备再当一名填坑的人。
座谈会上,大家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三十年前参加过邓拓同志主持的改版座谈会的老作者说:这次会议接触的问题之广之深和宽松气氛,都显示了付出巨大代价之后带给幸存者、后来者的思想上的成熟。最后,大家乐观地认为要有一个“不要怕”的精神状态,这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信任,是对党中央的信任,是对我国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的最实际的肯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