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前进中的岛国——佛得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6
第6版()
专栏:

前进中的岛国——佛得角
杨汝生
在距西非海岸四百五十公里处浩淼的大西洋洋面上,屹立着一个由十八个火山岛组成的国家——佛得角共和国。佛得角,意为“绿色之角”。全国面积四千多平方公里,人口逾三十万。佛得角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于1975年7月5日获得国家的独立。但独立前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有人曾怀疑它能否存在下去。殖民主义长期的掠夺和剥削,使这个国家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岛上自然资源贫乏,气候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林木禾稼稀少。加之领土分散、交通不便,佛得角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遇到重重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并未把佛得角人吓倒。十年过去了,佛得角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在佛得角独立后不久,政府便发出“从零开始、重建国家”的号召,动员人民积极参加国家建设。佛得角注意扬长避短,发展经济。现在,佛得角政局稳定,经济形势良好。尽管连续十年干旱,佛得角却没有出现饥馑现象。人民的平均寿命较十年前提高了近二十岁,医院的数目增加了两倍。教育事业也有发展,中小学校遍及各岛,四分之三的儿童均能入学,文盲率已大大下降。粮食虽然主要依靠进口,但鱼、肉、蔬菜和水果已自给有余。佛得角仍被列入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列,但它负债极少,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三百美元。佛得角之所以取得这些成就,是与它的政府执行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分不开的。
佛得角是个农业国,80%的人口从事耕作。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十分重视解决人民的衣食之需。独立之后,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还极为重视领土整治工作,兴建农用水利,开发地下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加强水土保持,开展植树造林。在1975至1984年间,修筑了一万五千个冲积坝和两千五百公里长的挡土墙,并在两万多公顷的土地上种植了大约九百万棵树。现在,佛得角的生态环境已有改善,“绿色之角”重现绿色。
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是佛得角发展民族经济的另一特点。佛得角地处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交通要道,素有海上“十字路口”之称,历史上曾是奴隶贸易的转运站和交易所。明德卢港水深港阔,可停泊万吨轮船。萨尔岛的国际机场设备齐全,可供大型飞机起降。每年都有大批轮船、飞机过往于此加油添水,使这个岛国赚取大量外汇。前几年,佛得角又制定了一个扩建港口的庞大计划,更新港口设备,培训港口人员,加强装卸能力,建立一系列服务性部门,使佛得角成为地区交通枢纽。佛得角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为了发展捕鱼业,已新增几十艘渔船。如能合理开发,每年捕鱼量可达十一万吨。佛得角有漫长的金色海滩,对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利。
佛得角重视劳务出口。现在,佛得角人遍布欧、美大陆,每年汇回大宗外汇,成为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与1976年相比,1983年寄回的外汇增加了六倍,达到二百八十万康多(一康多等于十二美元)。佛得角政府还重视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八十年代初,政府便制定了一个计划,使佛得角的经济进一步面向外部市场。它的目标是在今后二十年内出口大约一半农产品和海味、三分之二的工业品以及日益增多的劳务。
佛得角经济上取得较大发展,是与国内政治稳定分不开的。佛得角虽然实行一党制,但允许不同政治观点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政府鼓励人民参加“政治生活”。人们可以公开批评政府的缺点。佛得角没有知名的政治犯,警察也很少,已经取消死刑。政府还经常同各方面的人士举行“圆桌会议”,讨论国家的发展计划。
尽管佛得角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会有曲折和困难,但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佛得角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自从中国、佛得角于1976年4月25日建交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佩德罗·皮雷斯总理这次对中国的访问,必将使这种友好关系大大推进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