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为改革的人创造宽松的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7
第2版()
专栏:

为改革的人创造宽松的环境
李登科
报纸上最近出现了一句引人注目的话:创造宽松、融洽、和谐的环境气氛。此言因何而来?无须深究;现在它被运用到不少的领域:科研、文艺、理论……这的确是件可喜的事,科学研究,文艺创作,理论探讨都属创造性劳动,会成功,亦会失误,倘若没有宽松的环境气氛,只许成功,不许失误,是不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
因此,我联想到对待搞改革的人。
“一自高丘传号角,千红万紫进军来。”改革的熔炉,造就了大批的改革人物。他们思想解放,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活跃在各条战线上,和广大群众一起推动着改革的浪潮,为经济的腾飞,为四化建设,立下了汗马之功。但他们也并非十全十美。用不着拿放大镜去查找,便可发现他们身上的短处、毛病;他们也会说错话,办错事,甚至失误。简言之,他们既有功又有过。有的同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是“有缺点的战士”。
应当如何认识和对待他们?以眼前的情况看,有两种态度:一是求全责备,以点代面,以偏概全,金要足赤,人要完人;一是坚持两分法,分清主流和支流,看主流,舍末节,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松、融洽、和谐的环境气氛。显而易见,我们应当取后者。
原因有两点。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论,改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供照搬,只能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在实践中摸索,工作中出点问题,无须大惊小怪。就自身言,他们是吃五谷杂粮的人,既是人,孰能无过?列宁说,只有两种人没有错误,一是死人,一是未出生的。此情此景,就要求我们对搞改革的人采取宽松的态度,在评价他们时,应看他干了些什么,成绩和失误之比为多少;对成绩充分肯定,对失误,则帮助他们总结教训。只要不是打着改革旗号谋私,就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当然,这样做要比“一刀切”麻烦些,费力些,但这样有利于搞改革的人的成长,有益于党的改革事业。作为共产党人,自己的行动对党的事业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原载郑州晚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