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断线之后的坠毁——陈金火受贿案的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29
第4版()
专栏:

断线之后的坠毁
——陈金火受贿案的教训
本报记者 洪天国
陈金火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官,比七品芝麻官还小。他先是当厦门市进出口办公室业务科副科长,后来坐上厦门经济特区三江贸易开发总公司贸易部副经理的交椅。
但是,象陈金火这类科级干部,手中却捏着一种硬梆梆的东西——实权。
陈金火手中的实权就是同进出口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他面对的是谈判和签约,一大群客商围着他的屁股转。他的笔尖轻轻一落,“陈金火”三个字就可能决定一笔数百万元贸易的成败,就可能影响某位客商口袋中金钱的出入量。凭借这种实实在在的权力,许多忠于职守的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种种有益的工作;一些意志薄弱者,却干出一桩桩损公肥私的罪恶勾当。
陈金火走后一条路。这个十岁脖子上飘着鲜艳红领巾,十三岁胸前戴上亮闪闪团徽,二十一岁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国家干部,在短短的三年间就堕落成人民共和国的阶下囚。从今年1月起,陈金火便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活。因为他收受贿款物共折人民币四万八千余元,又是一项造成偷漏关税五十七万六千余元进口业务的直接责任者。
从第一次开始
厦门市看守所办公室。今年四十八岁的陈金火在忏悔自己的罪过。他不厌其烦地念叨“第一次”受贿。因为正是这“第一次”,才有后来的几十次。
陈金火夫妇一百一十元左右的月收入,要负担三个孩子和老母亲的生活,手头确实有些拮据。1982年夏天,又碰上妻子生病住院……
然而,这并不仅仅是陈金火一个家庭的境况。我们的国家屡遭劫难,到八十年代初,许多人还都过着如同陈家一样差堪温饱的生活。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在靠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踏上致富道路,可陈金火呢?
邻居一个港商回家探亲,听说陈妻生病住院,赶到陈家慰问,并送来二百元人民币和一只洋参。
对于陷入困境的陈金火,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陈毕竟还没接受过别人的馈赠,他面对厚礼,犹疑不决。
“不要紧的,我们是老邻居,你今天这么困难,不好意思要,往后有钱还我也不迟。”港商竭力劝说。
陈不敢接受厚礼,港商改口“送”为“借”,适应了陈金火心理上的承受能力。
果然,陈金火半推半就后,接收了第一次受贿。
转折点。陈金火,这个十几年来老实、简朴、肯干的财贸干部,从此堕入受贿的泥淖不能自拔。
家庭经济困难虽然排除,然而,惶恐不安却影子般地尾随着陈金火。他害怕有一天事情会败露。可恨他没有力量战胜自我。在一阵恐惧之后,陈金火产生一种极为错误的判断——这么长时间没人知道,大概成了永远的秘密了。他忘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条千古不变的生活哲理。他陶醉在暂时的侥幸之中……
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受贿尾随而来:乐声牌十七英寸黑白电视机,索尼牌收录机,钟表,衣服布料,洋参补品,进口烟酒……
难于偿还的“人情债”
接受一笔笔贿赂以后,陈金火经济上的拮据终于解除。然而,他欠了十几位港商的“人情”。这是陈金火难于用自己的力量去偿还的“人情债”。
只好借助于手中掌握的进出口贸易实权了!陈金火不惜代价地帮客商做生意。
某港商送陈金火六百元人民币后,便提出要做进口“碎尼龙布”生意。当时,厦门并不需要做“碎布”进口生意,但是为了还“人情债”,陈金火仍然积极促成。当港商无理要求陈金火以三江贸易开发总公司的名义申请进口,再转卖给港商指定的外地厂家时,陈金火也满口答应。为了满足港商的非法要求,陈金火置上级批文于不顾。厦门特区商贸处在这笔生意的批文中曾明确指出:限岛内销售,减半征税。然而,当“碎布”进厦门港后,陈金火亲自写条子要负责办理此项进口业务的厦门某公司把这批“碎布”转卖给港商介绍的单位,致使这批货物销出岛外,造成港商偷漏关税五十七万六千余元的严重后果。
忘乎所以
在三江贸易开发总公司办公室里,时常挤满了人,有港商、侨商、外商,也有外省市的供销人员。厦门的开放,它的特区地位,使得三江公司比起外地的贸易公司有更多的便利条件,能得到更多的紧俏商品。
“你们排排队,每个人只能谈五分钟。”陈金火对着吵吵闹闹的商人们喊叫着。他威风凛凛,派头十足。客商请陈赴宴,也得排队。因为陈的每一次“赏脸”都会伴随着一笔生意洽谈成功。
人们有求于陈金火,但陈金火“无求”于别人。他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时常要申请生活补助的困难户了,也不是那种专看上司脸色行事的办事员了。他因为手中有了点权力而迷迷糊糊,胆大妄为。
一位港商同三江公司洽谈价值八十万美元的进口电脑业务,公司可以提取百分之五的代办费。陈金火眼瞅自己无利可图,便摆出架子,一口回绝:“我们公司没有指标。”客商深知陈金火其人,便约陈到他的下榻处,塞给陈二千元港币。陈顿时改变态度,一口答应帮忙。等弄到进口电脑指标后,陈又卖起关子。直到客商答应再付百分之一的回扣,这笔生意才做成。
陈金火就是这样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仅这项业务,他就非法拿到三千九百美元、五千港币、八百元外汇券和五百元人民币。
断线的风筝
陈金火入党将近三十年。至少二十几年的苦日子他都熬过来了,为什么偏偏在好日子正慢慢向他走来的时候,成了金钱的俘虏?
“到了三江贸易开发总公司以后,我逐渐成了断线的风筝了。”陈金火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在贸易公司期间,陈金火很少参加政治学习,党的组织生活几乎没有过。他象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客商中间,在宴会席上翱翔。对他不存在任何的约束,也没有任何人来监督他的所作所为。
“绝对”的自由使得陈金火很快放弃原来坚守的一些正确的观念,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观念乘虚而入。过去他觉得要别人的钱是一种耻辱,而后来任何人送他钱物,他都照收不误,甚至发展到向对方索取东西也不脸红。
1983年11月,陈金火即将参加厦门市赴日考察团。在为某港商审批合同时,陈故意透露出国事宜。港商心领神会,赶紧凑上前说:“去日本考察,需要做西装,至少得两套,回来总得带几件东西。”话音刚落,当即塞给陈二千元港币。事后又送来西装、呢大衣和中山装。
“你家怎么没有电冰箱?”一位正同陈洽谈生意的港商在陈家发问。
“早想托人到香港买。”陈金火乘机表露心意。
这位港商下一次来厦门时,虽然没有给陈带来电冰箱,却送陈三千元港币,并不无歉意地说:香港带不进来,就用这笔钱在厦门买一个吧!陈金火毫不推让,一口吞下这块诱饵。随后,港商的生意做成了,洽谈的条件也降了下来。就这样,陈金火一步一步陷入了堕落的深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