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从农村现实需要出发实行教改 肥西师范培养合格的乡村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5-31
第3版()
专栏:

从农村现实需要出发实行教改
肥西师范培养合格的乡村教师
本报讯 安徽省肥西师范学校根据农村实际,从1983年起进行教学改革,培养了大批适合当地发展初等教育需要的合格的乡村教师。
肥西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教育尚未普及,有半数以上小学教师的文化程度达不到要求,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安心乡村教学工作。为了了解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肥西师范师生从1981年开始,先后三次对全县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合格小学教师作为目标来进行改革。
改革招生办法。他们采取定向招生、不划定统一分数线的办法,在教师缺乏、经济落后的地区尽量多招收学生,以解决那里“外地的教师留不住、本地教师提不高”的问题。
开展献身乡村的思想教育。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安心乡村小学工作,他们组织师生学习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学校成立陶行知研究会,在各个班级成立研究小组。学校还定期请做出成绩的校友返校作报告,以他们的切身体会和取得的成绩鼓舞学生投身农村小学教育事业。
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肥西县小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每校师资数量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教多门课程,还要会管理,会做群众工作,能向农民传播科技知识。为适应这一需要,肥西师范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课,让学生学习园艺、土壤、气象和植保等农业知识,通过劳动课培养技能,并且让学生结合小学教学内容自制了一些教具和体育器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音乐、体育和美术课的教学是个薄弱环节,学校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适当增加音体美的教学课,从二年级开始,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音体美专业划分,以利于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较快的提高。农村缺乏西洋乐器,他们就着重结合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进行乐理知识教学。从1983年起,肥西师范还改革了集中实习的办法,将实习贯穿在学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一入学就与附近的农村小学挂钩,当小学生的课外辅导员,熟悉和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际了解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这样,到毕业时,学生已经对农村小学教学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他们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并参与学校的管理。学校的伙食工作和卫生工作全由学生来负责。历届全校运动会都由学生组织进行,从裁判长到计分员全部由学生担任。所有的课外活动,如办小刊物、墙报和文艺活动也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教师只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他们还规定,每个学生都要轮流担任一年学生干部。
近几年,肥西师范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普及农村初等教育作出了贡献。肥西县划归合肥市后,这所学校仍然坚持面向郊区二百三十万农民,从农村招生,向农村分配。去年这个学校毕业了一百二十七名学生,其中一百二十六名服从分配,下到各个乡村小学任教。毕业生绝大多数能够安心乡村小学教学工作,勤奋苦干,较快地成为肥西县普及和发展小学教育的骨干力量,现已有二百五十名担任了小学校校长。(毕全忠 许志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