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访古郎当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1
第8版()
专栏:

访古郎当驿
宗鄂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一句。“行宫”何处?是什么铃声引起唐明皇的伤感?我所见的几种唐诗选本,诸家注释都比较含混。
说来也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古驿路上当年唐明皇夜雨闻铃处。而且就在我的故乡梓潼县境。
梓潼地当川陕古道肇端。古道是自战国以来历代由汉中通往巴蜀的一条主要驿道,即蜀道,又称宦道、金牛道。古蜀道自秦岭南下,沿途山峦重叠,天梯石栈,百步九折,经剑门关至梓潼七曲山南麓的“送险亭”,鸟道羊肠之险阻至此而尽。
小时候,曾无数次踏上这石板铺砌、翠柏蔽天的古道去七曲山游玩。皆因“不识庐山”,也从未越过七曲山以北,并不知还有一个郎当驿遗址。这次回乡探亲,应县政协的邀请,第一次来到这里。
千里蜀道早已为川陕公路所代替。乘车由七曲山北行二十里,沿途道路蜿蜒,两旁古柏森森的“翠云廊”,使人如同进入仙境一般。林荫尽头,突然涌出一片开阔地。此地名叫上亭铺,也就是当年蜀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听县政协的同志讲,这里还保存着一块石碑,是唐玄宗在此闻铃的证明。
一下车,我们便向当地老乡打听石碑的下落。我们被带到路边一平旷处,老乡说,原来石碑已被砌作氨水池了。石碑在底部,幸好底部高悬。虽是侧面,却可清晰看见碑面果然刻着方方正正八个楷书大字:“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石稍有剥落,然字迹完整鲜明。此碑是光绪二十年仲夏,梓潼知县桂梁材补立。此外,附近另有龟座残碑一段,字迹磨灭无从查考,据说是光绪前原碑。县委书记贾天富当场对村负责人说,要保护文物古迹,不能这样毁坏。并决定立即拆除氨水池,照原样恢复起来。回京后不久,听说碑石果真很快立了起来。
村里的人还指着山湾一片松林对我们说,早年上亭铺原有九龙十八殿,驿道公馆,颇具规模,前有石阶,后有花园,并设有塘报(相当于今天的邮电局)和烟台(报警之烽火台),还有庙宇,但均已被毁。
清咸丰八年梓潼县志载:“上亭铺县北四十里,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铃声,似言三郎(唐时宫中称明皇为三郎)郎当者,故名郎当驿。”
唐天宝十五年(756年),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往四川,在马嵬驿被迫将杨贵妃赐死,是众所周知的。一国之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落到这般下场,实在可悲。
玄宗青年时代,也有过“我貌虽瘦,天下必肥”的志向,也有过开元盛世。但明君与昏君之间往往只有一纸之隔。太平盛世和臣下的阿谀奉承冲昏了头脑,嗜杀的欲望及对女色的沉迷,使他从有道明君逐渐堕落为暴虐淫荡的昏君。
上亭驿的那个夜晚,他无法排遣那种可怕的孤独和寂寞,只感到世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周围原先的一切,竟一下子远远地抛弃了自己。
历代文人学士,路过郎当驿,都曾惋惜地凭吊,留下不少诗文。清人王士禛这样写道:“蜀道有郎当驿,即明皇雨声中闻铃声处。予丙子岁过之,题诗驿壁云:‘金鸡赐帐事披猖,河朔从兹不属唐。却使青骡行万里,三郎当日太郎当。’”梓潼县志中也有两首题郎当驿的七绝:“谁闻铃响似三郎,玉辇曾经古驿旁。千古伤心黄土尽,开元遗事最凄凉”。“芙蓉小花管箫鸣,诏进霓裳别调情。底事鸟啼花落后,却来驿路听铃声。”
今天的人来到古郎当驿,也会感怀万端,反思历史,而不会感伤那个既风流又可怜可恨的皇帝。不知是谁说:“虽是天子事,当鉴来者为”。因此,我这篇小文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考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