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实事求是顺乎自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南沟村以牧为主一年翻身脱贫致富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743.5元,比前年增长6.8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2
第1版()
专栏:

实事求是顺乎自然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南沟村以牧为主一年翻身脱贫致富
去年全村人均收入743.5元,比前年增长6.8倍
本报讯 据内蒙古日报报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乎自然,按照本地区客观条件,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畜牧业,人均收入由1984年的九十五元猛增到1985年的七百四十三元五角,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脱贫致富村。这是武川县纳令沟乡南沟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变以农为主为以牧为主一年的实践经验。
南沟村是老山区,四面环山,全村有名的大沟就有六道,小沟无数,农业生产条件极差,五百亩耕地全都零碎地分布在高山峻岭的沟沟岔岔、坡梁坡地,加之地处高寒,气温低,无霜期短,降雨量少,完全靠天吃饭。但这里有天然草场四万余亩,其中可供放牧的就有一万多亩,山上还生长着天然次生林,草旺林茂,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过去这个村长期在以粮为纲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开“荒”扩地,单一抓粮,结果水土流失严重,虽然耕地增加到六百五十四亩,不仅粮食单产由原来的一百五十斤下降到六十四点七斤,人均收入由九十元下降到十三元,而且全村的人家也由二十家搬得只剩下十二家,人口由九十多减到五十多,全村连续多年吃返销粮,人均负债一百元,成了出名的“三靠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村虽然较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生产热情高,1 981年粮食总产达五万二千余斤,摘掉吃返销的帽子,可是到1984年人均收入只回升到九十五元。实践使他们认识到:政策对头,以粮为纲也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尽快致富,还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于是,他们从1985年开始,在县、乡两级领导支持下,充分利用山地草场优势,制定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方针,大念草木经,走种草养畜,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路子。首先,利用国家贴息贷款一万零五百元,自筹二千七百元,从外地购进适龄母羊二百六十只;其次,退耕还牧一百一十亩坡梁地,分别种植了八十亩青莜麦、草谷子和三十亩多年生优良牧草;第三,封山育林育草三百亩。经过一年的实践,面貌大变。到去年底,全村牲畜发展到八百九十一头(只),户均达到七十四头(只)。当年全村总收入达三万九千四百零五元,其中牧业收入二万五千五百八十二元,占总收入的64.9%。户均收入三千二百八十三元,当年就还清了国家贷款,一举翻身致富。
到今年5月份,南沟村大小畜已发展到九百六十六头(只),其中大畜六十六头,户均五点五头,羊九百只,户均七十五只,人均十七只。今年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业,他们已和乡兽医站签订了畜疫防治技术承包合同,县乡两级政府还为他们专拨了五立方米木料,解决牲畜棚圈,实现放牧与舍饲相结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