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为啥猪娃子没人疼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2
第2版()
专栏:来信

为啥猪娃子没人疼了?
今春以来,我们这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活蹦乱跳的猪娃子,去年一公斤还要卖上三四元钱,今年却卖不出钱来,突然都不稀罕它了。
一天听同事说,有个老农到市上卖小猪,每头小猪五公斤左右,一头五角钱竟没人要。老人一气之下,把小猪活活摔死了。当时我以为,这不过是耸人听闻的传说罢了,信不得的。可没过几天,我就信了。我乡石牛村齐卫星家的老母猪,生了一窝猪娃子,本地竟没人要。一天他碰到一个仔猪商贩,议来议去,议个五角钱一头的价,谁知人家到家里取猪娃时,只挑走两头大的,剩下稍小的没有要,卖猪娃子得的钱,还不够给母猪配种的花费呢。还有,白涧村农民王贵正家的母猪,生下一窝猪娃儿,没几天病死好几头。有人劝他请个兽医给小猪治病,他说,卖猪娃儿的钱还不够医药费哩,死就死了。结果一头没剩下。
为啥猪娃儿没人疼?因为它不值钱,不值钱的原因,又在于农民不愿再养猪。去年下半年,生猪收购价还在每公斤一元六角左右,但市场上玉米价已由年初的每公斤两角多上涨到三角多。当时养一头一百公斤的猪,需要三百五十公斤玉米,不算瓜、菜、柴草用料和防疫等用费,也不算十个月的辛苦账,光粮食就搭进一百二十多元钱,结果卖上一百五六十元,一天最多收入一角多钱,已经是划不来的事。今春以来,问题越来越严重。玉米市场价升到四角钱一公斤,生猪价格反而跌到每公斤一元二角。养成一头一百公斤的猪,不但赚不了钱,少说还要赔进二十多元。哪个农民愿意干这种费工又赔钱的买卖呢!养猪的劲头下来了,猪娃子也就不招人稀罕了。
养猪不划算,猪娃儿没人疼,生猪生产早晚要掉下来。对此,不能不大声疾呼:为养猪的农民多想想办法!
河南省济源县 杜忠贤
调查附记
最近,本报编辑部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反映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生猪主要生产地区,普遍出现饲料价格上涨、生猪收购价格偏低、仔猪价格大跌、母猪存栏减少,农民养猪积极性低落的情况。杜忠贤同志的来信,是其中的一篇。群众急切的呼声,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
5月下旬,记者来到河南省,在焦作市的所见所闻,以及就来信在济源县所作的调查,都证实了杜忠贤同志的反映属实。
河南省生猪产销形势的变化和部分地区“卖猪难”的问题,发生于今年春节后,以三四月份最严重。新乡、焦作二市,生猪收购价普遍由去年下半年的毛重每公斤两元钱左右,下降到一元二角左右,仔猪由每公斤四元左右,下降到一元左右,甚至五六角钱。由于仔猪价格猛落,“猪娃儿没人疼”成了普遍现象。杜忠贤信中反映的几例虽属个别,但决非仅此几例。记者在济源县御驾村访问了一个养母猪的专业户,女主人郝福兰说,她家养了五头母猪,其中一头母猪今春下了九仔,每头养到十五六公斤,总共卖了九十元钱,一公斤才值六角钱;另一头母猪也下了九仔,有了病没有治,全死了。郝福兰说:“救活了也卖不出药钱、料钱。养母猪太不划算!”御驾村是济源县有名的养母猪专业村,原有母猪六百多头,由于农民不愿再养,现在只剩四百多头。
4月4日,省人民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做好生猪购销工作,扩大购销,增加外调、销售和贮存,实行收购保护价,设法增加平价饲料粮供应,切实保护母猪生产。据记者向省食品公司副经理李茂唐同志了解,一个多月来,部分地区“卖猪难”问题虽已有所缓解,但全省情况仍未根本扭转,突出的问题是生猪收购价普遍低于省提出的保护价,仍然徘徊在每公斤一元二角至一元三角的水平,个别地区甚至低于一元二角。全省增贮六千吨冻猪肉等措施,也落实不力。李茂唐同志认为,其中有工作上的问题,也有经济体制改革中各方利益的调节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直至5月27日记者离开济源县时,当地生猪收购价仍为毛重每公斤一元三角以下,仔猪每公斤七八角,玉米每公斤四角多。据县食品公司反映,农民大约还有三千头肥猪待售。目前农民欲卖嫌价格过低;不卖又喂养不起,左右为难。一些农民愤愤然地发问:“秋后城里人还吃不吃肉了?”记者认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农民的警告。
本报记者 刘允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