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他为祖国献出全部“光”和“热”——记一等功臣、济南陆军学校学员王光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4
第4版()
专栏:

他为祖国献出全部“光”和“热”
——记一等功臣、济南陆军学校学员王光华
新华社记者 王志耘 谭道博 易俭如
1985年12月4日黎明,年轻的见习排长、济南陆军学校毕业生王光华在老山激战中为国捐躯,时年二十六岁。
战友们在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了这样三件东西:一张因家庭连遭不幸而欠款九百余元的账单;一包记载着他入伍七年中二十四次立功受奖的各种奖章;还有几本似乎可以闻到硝烟味的《战场札记》和《战地日记》,其中包括战斗的实况纪录、对战场建设、阵地管理和战时政治思想工作等重要问题的总结和探讨,总计二十余万字。人们含着热泪看着这些遗物,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搏击奋进,献身国防事业的生活历程。前线一位指挥员用颤抖的手抚摸着烈士的遗物,痛惜地说:“这是一位负重报国的英雄啊!”
(一)
1980年夏季,鲁中大地,热浪逼人。入伍刚一年的王光华正在师集训队的练兵场上,手持火箭筒忽儿卧倒,忽儿跃起,一次又一次向靶标冲击。突然,通信员气喘吁吁跑来,递给王光华一封电报:母亲患肝癌住院,盼儿速归!
犹如晴天霹雳,王光华的心给怔住了。这位来自鄂西北山区的青年,早年丧父,母亲一手把他姐弟仨拉扯大。他恨不得插翅飞到慈母身边。可眼下,部队训练正紧张,这是十年浩劫后军队刚恢复的第一次大比武,集训队将代表全师到军里接受检验,自己是集训队的骨干,担负着好几个训练项目,能忍心抛开不管吗?想到这,王光华心一横,又一头扎到了摸爬滚打的行列。
不久,第二封催他“速回”的电报又来了,接着是第三封、第四封告急电报,王光华始终没有向领导张口。直到集训队领导把第五封电报和三十元钱塞到他手里,“命令”他回去时,王光华才匆匆踏上了回乡的路途。回家后,他一连十多天,东跑西颠为母亲寻医问药,而得到的回答是母亲肝癌已到晚期,要从速为她准备后事。转眼间,假期已满。姐姐和弟弟含泪再三挽留他多住几天,他说服了姐姐和弟弟,接着又告别了母亲,就含泪上路了。
王光华回到部队后的第三天,传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当晚,他强忍着巨大的悲痛,依然备课到深夜。十二页讲稿上,页页都落下了斑斑泪痕。第二天,他照常到训练场给大家讲课。战友们感动地说,王光华真是把一颗心全扑在部队建设上。集训结束,王光华带的三十六名学员,除一人取得良好成绩外,其他三十五人都获得了优秀成绩。
可是,正当王光华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取得成绩时,新的不幸的消息又从家乡相继传来:母亲去世不久,从小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家中的“支柱”又得肝癌去世了;剩下弟弟年仅十五,生活不能自立,只得投奔亲戚;当初与他定了亲的女朋友,此时也同他断绝了关系。
一连串不幸的遭遇使他心碎。但是,他更明白青年战士肩上的责任。他说,我是一个军人,随时准备为祖国、为人民流血牺牲,困难再大,也要咬牙挺过去。为了接济弟弟,他规定自己每月零花不得超过五角钱,把其余的津贴费全部都寄回家中。他迎着逆境奋进。第一年,他把一个后进班带成全连的先进班。第二年,他代理排长,靠着自己的模范行动又带出了个先进排。1983年4月,济南军区授予他以“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并授予他二级英模勋章。
(二)
1983年9月,王光华被保送进了济南陆军学校。一个来自山沟的土娃子踏进这被称为“将军的摇篮”的学府,在不少人眼里,他是苦出头了,今后轻轻松松当军官。还有人直言对他说:“你是保送来的,好赖都会拿到文凭!”
王光华的心里却不这样看,他说:“军队建设需要的是合格人才、合格的新一代指挥员,决不是让我来混文凭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发奋攻读,绝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峰高无坦途。王光华入伍前高中只上过一年,文化底子薄。为了迎头赶上去,他每天除了上课复习外,都要挤出两个小时自学。先起,他在床头安了一盏小灯,以供夜读。他的求学精神感动了领导,后来他得到领导批准,每天夜间可以在会议室里自学。从此,不管是寒风呼啸,还是暑热逼人,王光华几乎夜夜都要苦读到零点过后。节假日他更是不放过。入学的头一年,他只有两个星期天进过城,还是为的上书店买书。功夫不负苦心人。没多久,王光华的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
在军校,他利用军校丰富的藏书,如饥似渴地钻研古今中外的军事名著,从孙子兵法、《刘伯承用兵录》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入学两年间,先后记下了二十多本、四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他善于思考,每读一本书,都注意举一反三。有一次,他向一位战术教员借阅几本军事著作。开始,教员以为他拿去只是翻一翻。不料,还书时,王光华针对书中的问题,竟提出了一连串的反问。教员听了十分赞赏。在学习有关“遭遇战”的战术时,他不仅运用传统战法回答战争中遇到的问题,还注意运用现代军事观点解释战斗中出现的新情况,得到教员的赞许。
作为一名军人,王光华时刻关注着世界的形势,关注着祖国边境的安危。他广泛搜集近几年世界一些“热点”地区发生的战争资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比较;他对越军不断侵犯骚扰我国边境,杀害我国边民的罪行,感到无比愤慨。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先后搜集我边防部队防御越军进犯的经验体会文章和越军的有关资料上百篇。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自己锻炼得适应战斗的需要。他的军人仪表和姿态本来已属上乘。进了军校,他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为了纠正背部微驼和罗圈腿的毛病,他经常强制自己贴墙站立,睡觉时用背包带缚紧双腿,使自己练得符合军人的规范。王光华平时喝水很多,是个“水罐子”。当他听说在对越南自卫还击作战前线,有的地方缺水,就自觉地悄悄减少喝水,锻炼自己耐渴能力。有一次军校进行强行军锻炼,气候十分炎热,出发不久,一些学员的水壶就空了。可直到目的地,一连几个小时王光华的水壶还是满的。
(三)
1985年7月,王光华以优良的成绩从济南陆军学校毕业了。这位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员”、“学员标兵”的青年军人,站到了人生的新的起跑线上:部队等待着他去贡献力量;家里,刚从困境中摆脱出来的弟弟正满怀希望地等待他回去帮助修缮摇摇欲坠的房子;在王光华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以坚决支持的女友,这时也正翘首期待他回家结良缘……
恰在这时,陆军学校要抽一批毕业学员到云南老山前线代职见习。“祖国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王光华毫不犹豫地给未婚妻和弟弟分别发了信。他在信中写道:“我是一个军人、一个党员,报效祖国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动员大会上,他头一个在请战书上签了名。
王光华来到了云南老山前线。展现在他眼前的祖国边疆,正遭受着越军的严重破坏:大片的橡胶园被炸毁,许多居民的房屋被破坏。正在一心从事四化建设的我国边境和平居民,由于越军的骚扰破坏,被迫离开家园,弄得有田不能耕,有家不能归。“祖国的边境决不允许越军侵犯”!“保卫边疆,保卫四化建设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在他的心中燃烧着。开始,他被分到营部。这里已是炮火纷飞的地方,但他还不满足,一有机会,就争着上前沿阵地去。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先后二十多次穿过越军的火力封锁线,给战友们运送物资,深入前沿看地形、察敌情。一天黄昏,王光华弯腰弓背地背着一塑料桶水上山时,正遇上敌人炮击。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横飞的弹片打伤了他的大腿。当他一瘸一拐地把水背进洞时,战友们关心地对他说:“你是军区的典型,一面旗子,又是来见习的,万一有个好歹,带队的领导也不好交代啊!”王光华立即回答:“我不是来镀金的,要说是旗子就得插在最前沿!”
一次又一次地请求,王光华终于被批准上了前沿阵地。那是去年岁末的一天,老山下着瓢泼大雨,王光华钻进雨幕,踏着泥泞的山径,爬到了前沿阵地。这是个孤立突出的山嘴子,敌人的炮弹随时在头顶上爆炸,子弹不时呼啸而来。战士们栖身在石缝中,稍一暴露,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他感到石缝既侷促又危险,不利于保存有生力量,便决心冒着危险,自己动手改变这种状况。他趁着夜幕的掩护,巧妙地把集束手榴弹和爆破筒安放在石缝中。随着一声巨响,坚固的岩缝炸开一条大口子。爆炸声招来敌人一阵炮弹,炮击过后,他又冲上去干开了。到第二天,一个较大的屯兵洞建成了。在这里,他果断指挥,打退敌人四次偷袭。
在前沿阵地的日日夜夜里,王光华不仅时刻警惕,随时准备战斗,而且十分珍惜这次到前线锻炼的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总结实战经验。战士们常常看到枪炮声一停,他就借着暗淡的烛光,趴在弹药箱上,不停地写呀写,记下他对战场的观察与思考。打开他那个装满战地资料的小包,一百四十多篇《战场札记》和《战地日记》中,从记载如何抓好阵地管理,保证作战胜利,到探讨战时政治思想工作经验,通信保障,灯火控制,人员衣着服色等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他考虑的许多问题,已远远超出了一名初级见习军官的范围。透过这些战地墨迹,人们完全可以窥见他那赤诚报国的心迹!
去年12月2日,老山前线战斗异常激烈。王光华和战友们配合兄弟连队有力地打击着前来进犯的敌人。紧张的战斗在持续。王光华一连几夜没有合眼了。但他仍争着上哨位观察敌情。12月4日凌晨,狡猾的越军借着昏暗的晨光摸了上来,企图偷袭我前沿阵地,当即被王光华发现。他怒目圆睁,飞快地向敌人投去了几枚手榴弹。战斗中,一块弹片打中了他的右小臂。王光华迅速包扎了一下伤口,又继续向敌人开火。就在这时,敌人的炮弹一发接一发地打过来,飞迸的弹片再次击中他头部,青年见习军官王光华倒在血泊中。前线指挥所得到王光华负伤的消息后,派出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但是,由于失血过多,王光华终于停止了呼吸。
王光华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前线后方,部队领导和他的战友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一心报国的好青年而痛惜!王光华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雄业绩给人以启迪:人的价值在于贡献。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光”和“热”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他的生命就会放射出璀璨的光华!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一等功臣王光华生前留影。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