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常山微生物厂热忱服务主动让利 通过城乡联合发展“常山猴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8
第2版()
专栏:

常山微生物厂热忱服务主动让利
通过城乡联合发展“常山猴头”
本报讯 处于“龙头”地位,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应该怎样对待同自己联合的农村专业户和乡镇小厂?浙江省常山微生物厂的经验是:既要严格要求,维护名牌;又要为协作者排忧解难,主动让利。他们这样做了三年,被誉为“浙江一宝”的“常山猴头”年产量,就从十五吨增加到六百六十五吨,其加工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日本、美国等地。
常山微生物厂是专门生产食用菌的企业,主产品“常山猴头”曾先后获得浙江省和商业部颁发的科技成果奖。1982年,猴头菇的产量达到十五吨,仍满足不了市场需要,而这个厂由于条件限制,已难以扩大生产、加工规模。1983年和1984年,厂长徐序坤在调查研究之后,决定将猴头菇的生产和加工业务,向农民家庭和乡镇企业扩散,微生物厂则集中精力主要搞食用菌新品种、新产品和新市场的开发,以求在全县形成以“常山猴头”为“龙头”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农民和乡镇企业对此极为欢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微生物厂从两个方面努力,不仅实现了而且巩固、发展了同专业户、乡镇企业的联合。
一是在讲清道理、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订了一个共同遵守的“章程”:在联合体内实行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收购价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和对外销售。为了防止产品质量下降,微生物厂从传授技术抓起。三年来共培训食用菌栽培、加工人员一千二百多人,并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把新技术传给菇农和加工企业。此外,又选派技术员到乡里担任技术指导,派质量检验员到加工厂负责把质量关。采取这些措施以后,鲜菇和加工品的质量有了保证,不仅稳住了原有市场,而且扩大了销路。
二是微生物厂主动让利,尽可能让养菇农民和乡镇企业得的实惠多一些。在1984年和去年,他们两次提高鲜货收购价格。去年初,又主动调整与加工罐头的利润分成,由七三开(微生物厂占七成)改为三七开。去年秋季,常山县持续高温,食用菌生产遇到自然灾害,微生物厂带头并说服八个加工厂,一起降低栽培瓶的租金和培养料的售价,等于拿出了五万多元补贴菇农。
常山微生物厂与农民专业户、乡镇企业建立在自愿互利基础上的这种联合,实现了“常山猴头”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去年,全县生产、加工的食用菌比1982年增长了四十三倍;菇农的纯收入达到六十四万元,八个乡镇企业获利三十万元,都比1984年增长两倍多;微生物厂不仅利润比上年增长了一倍多,而且又推出了金针菇、草菇等三个新菌种以及猴头蜜饯等十二种食用菌系列产品。
 (江世杰 徐国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