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他学会了看市场——记养兔专业户王碧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8
第2版()
专栏:通讯

他学会了看市场
——记养兔专业户王碧勋
黄满雄
兔毛又跌价了。在湖南省宁乡县一带,每公斤由一百五六十元降到四五十元了。养兔户们都在观望、等待,特别要看看双凫铺乡华明村养兔专业户王碧勋如何动作。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四年前,那一次兔毛大跌价,几乎全县养兔户都杀兔、卖兔,只有王碧勋与众不同,还买兔。没过多久,兔毛价上涨,王老倌发了大财。这件事在宁乡县传为美谈。
1982年秋后,兔毛价格直线下落,农民忍痛杀兔、卖兔。王碧勋家养着六十八只长毛兔。他妻子沉不住气,催他拿主意,老王沉稳地说:“我还要看看。”那些日子,王碧勋从广播里听,报纸上看,还跑到区里、县里,打听消息,看市场行情。最后,他对老伴说了三条想法和打算:一是看价格,没有不变的。“物以稀为贵”,货多价就跌,货少价就涨;价涨货渐多,价跌货渐少,有涨有落,历来如此。二是,看来眼下兔毛多了,其实不是真多,市场上没看见有卖兔毛制品的。他还打听到了点“内情”:兔毛外销不畅,也不是因为产大于销。于是,他同老伴商定:人家杀兔,我们留着,趁便宜,还买点儿。他们共买进了三十八只。三是,要保住兔子,也要保住本钱。小户人家,小本经营,亏不起本。为了这个,王碧勋费了不少心血,他几乎每天都上山爬沟割鲜草。好草喂养,省了精料,降低了成本;还以优质换好价,他把分批剪毛改成零只剪毛,零存零送,结果特级和甲级毛价格逐年上升。更主要的是以副产补主产,提高经济效益。他听说有地方收购仔兔,就到处打听,终于和长沙生物药厂挂上了钩,厂里收仔兔每只七角钱。他一算,每只母兔一年可以产十窝,每窝平均五只的话,能收入三十多元呢!干。他每隔十天跑一趟长沙送仔兔。1983年就送了一千二百四十七只,净收入七百多元。就这样,在兔毛价格最低的1983年,王碧勋家养兔收入仍达到将近六千元,比上年还增加六百多元。
1984年,兔毛价格稳中有升,去年,价格陡涨,工厂收购的仔兔也涨到每只九角钱。王碧勋充满了致富的喜悦,但他没忘记国家。供销社、外贸公司的兔毛收购价比集贸市场低一点,他仍然卖给家国;市场仔兔价高,他仍按九角钱一只,送往生物药厂四百多只。王碧勋去年的养兔纯收入达到三万一千多元,成了全县有名的“万元户”。
对最近兔毛价格的变化,王碧勋还在分析、观察、定对策。他认为,从市场看,兔毛生产仍然不是过剩的问题,他说:“我还没置上兔毛呢料服呢。爱穿想穿毛呢料的人越来越多,兔毛市场会再兴旺。明年又是兔年,国内外肯定会有不少人想买个兔毛制品。至于跌点价,原来我就没想到会涨这么高。现在这价,能喂;再跌点,我也喂。只要不亏本,我那些长毛兔就还留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