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宏大的翻译工程 丰富的理论宝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8
第5版()
专栏:

宏大的翻译工程 丰富的理论宝库
顾锦屏 王锡君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五十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了。这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集本,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种全集本之一。中文版《马恩全集》的出版,是我国翻译出版事业的一个巨大成就,也是我国理论宣传战线的一个巨大成就。
《马恩全集》的翻译工作是从1955年开始的,依据的版本是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编辑的《马恩全集》俄文第二版。俄文版原定出三十九卷(共四十一册)。后来从1968年起苏联又出了十一卷补卷(共十二册)。正卷加补卷共五十卷(五十三册)。中文版第一卷在1956年出版,到1985年底全部出齐。
《马恩全集》的翻译出版是个巨大的工程,五十卷五十三册,总字数约三千二百万。翻译出版工作整整经历了三十个年头。在整个翻译出版过程中,除了编译局翻译同志的辛勤劳动之外,还得到一些专家、学者和兄弟单位的大力帮助。
现在的中文版同俄文版也有某些不同之处。例如,中文版中增补了我国掌握的马克思的两封信:1875年7月12日马克思给茹斯特·韦努伊埃的信和1877年8月25日马克思给尼·德利乌斯的信。在第四十四卷中增补了马克思写的《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这是一篇揭露英国政府同沙皇勾结以及沙皇俄国侵略扩张政策的重要著作。此外对注释也作了一些修订和增删。
《马恩全集》是个内容异常丰富的理论宝库,其中收入了两位革命导师的二千多篇著作和四千多封书信。此外,还收入了四百多件文献资料,其中包括马克思家庭成员的一些书信,同时代人给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书信,马克思、恩格斯的未经本人审阅的演说和谈话记录,以及他们参与起草的各种决议、文件等等。这些著作、书信和其他文献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和理论创作活动,记录了他们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
《马恩全集》五十卷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著作卷、书信卷和补卷。第一卷到第二十六卷是著作卷,收入了马恩在各个时期写的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军事等等方面的著作和各类政论文章,其中包括我们大家熟悉的经常阅读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这一部分集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华。第二十七卷到第三十九卷是书信卷。书信中的思想十分丰富,仿佛是马恩思想的实验室,其中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许多精辟的论断和深刻的见解。列宁曾高度评价他们的书信说,如果用一个词来表明他们的全部通信的中心思想,那么这个词就是辩证法。全集前三十九卷出版较早,大家已很熟悉。这里着重谈谈十一卷补卷的内容。
十一卷补卷约六百万字,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卷即第四十至四十五卷和第五十卷的一部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早期著作,还收入了原来没有编入和后来陆续发现而来不及编入前三十九卷的一些著作和书信,后四卷即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卷和第五十卷的一部分,集中发表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各种手稿。
补卷中马恩的早期著作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第四十卷、四十一卷和第四十二卷的一部分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前写的文学和诗歌习作、书信、政论文章和学术论著。这些文献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的精神世界,他们对科学和真理的大胆探索,对民主和自由的热烈追求,对反动统治的疾恶如仇,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他们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这些材料对于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观形成、思想发展和生平活动有重要价值。
在早期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手稿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马克思为创立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而在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手稿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发表后,曾引起国际理论界的广泛注意,掀起了热烈讨论,至今仍然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他们从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方面对手稿进行了研究,并作出各自的评价。争论的焦点是这部手稿在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对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对我们中国学者来说,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著作,正确回答争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仍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补卷中除早期著作外,还有马恩在以后各个时期写的著作。其中包括有关1848年革命的文章,有关欧洲各国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的文章,马恩批判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论述工人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斗争策略的文章和谈话记录以及一些学术笔记,等等。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到,这两位革命导师时刻关心着国际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密切注视着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化,而且善于从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出发,不断探讨新问题,提出新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补卷中马克思在1879年到1881年写的有关古代社会历史的四篇笔记有重要理论价值。这四篇笔记是:《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所有制〉一书摘要》、《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这四篇笔记被称为“民族学笔记”,也被称为“人类学笔记”。马克思在笔记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出发,研究了氏族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被阶级社会代替的规律性,考察了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特别是保留着很多古老社会关系的国家(今日的亚、非、拉国家)的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这些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历史,探讨了西方殖民主义统治对它们的影响,从全世界历史的广阔角度探索了它们未来的道路。
补卷中篇幅最大的部分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各种手稿,约二百六十万字。马克思在这些手稿中第一次详细而系统地研究了《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还扼要探讨了资本主义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形态。在探讨未来社会形态时,对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人的发展和人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值得注意的是,手稿中阐发的许多宝贵思想,对今天我国的四化建设仍有现实意义,例如:
马克思阐明了时间的节约的意义,指出:“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马恩全集》第46卷上册第120页)
马克思还明确阐述了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的思想。他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同上,下册第219—220页)这里所说的一般社会知识、一般智力,就包括科学在内。马克思在分析再生产问题时,除了物化劳动的积累以外,还把人的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积累作为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来论述。他说:“除了剩余产品转化为追加资本时所表现出来的物化劳动的积累以外,还有工人个人技能的不断积累,其方式是把已获得的技能传授给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工人。”“科学就其被应用于生产的物质过程来说,其积累也与这里的问题有关。”(《马恩全集》第48卷第154页)
马克思在分析大工业的作用时曾预见到人的直接形式的劳动的作用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益缩小,随着机器体系的出现,人越来越成为生产过程的监督者和调节者,而不再是生产过程的当事者。“一旦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劳动时间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财富的尺度,因而交换价值也不再是使用价值的尺度。”这时,“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便会崩溃”。(《马恩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8页)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阶段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长期性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马克思在谈到扩大再生产问题时,用相当篇幅说明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无须追加投资增建新企业就能进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道理。马克思至少指出了四个方面。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其次,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的积极性;第三,充分应用科学;最后,加快周转时间。关于最后一点,马克思指出:周转时间如果缩短到平均周转时间以下,就“能够使同量预付资本可以进行较大量的再生产”。(《马恩全集》第49卷第496—495页)马克思对商品流通速度在整个生产中的意义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指出商品流通是生产的必要条件,流通速度的缓慢会带来致命的后果。他说,如果流通速度缓慢,商品就会变坏,“经过一定的时候,商品体会变成商品的尸体,而商品的美丽灵魂即价值从中消失。”(《马恩全集》第50卷第58页)在论述中,他特别强调交通运输业对加快流通速度、促进生产发展的巨大作用。他用大量事实材料证明,在许多落后国家,由于交通不便,生产和人的积极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总之,《马恩全集》是个丰富的理论宝库。这个宝库中的许多最基本的思想已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掌握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变成了巨大的物质力量。但是,还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去研究,去消化,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发展。这部全集的出版,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将起重大推动作用。
《马恩全集》五十卷中文版还存在不少缺点:译文中有一些不确切和误译之处;有些文献还没有编入;有几篇不是马恩的文章被误收入全集,据考证,第一卷中《路德是施特劳斯和费尔巴哈的仲裁人》是费尔巴哈写的;第十八卷中《沉默寡言的司令部饶舌家毛奇和一位不久前从莱比锡给他写信的人》是波克罕写的;第十九卷中《论美国资本的积累》是伯恩施坦写的;《品特是怎样造谣的》是李卜克内西写的。我们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再编一套质量更好,内容更全的《马恩全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