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勇于探索的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08
第5版()
专栏:

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勇于探索的精神
映光
马克思、恩格斯是富于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的。
马克思、恩格斯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非常珍视前人文化科学遗产。马克思、恩格斯又不是前辈思想的简单重复者,一切先人的学说在他们面前都要重新检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新发展。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从不把自己创立的理论凝固化,他们总是不断研究新情况,一旦发现自己过去的观点有缺陷,就毫不犹豫地用新的看法修改过时的看法,使自己建立起来的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肯定《宣言》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来说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根据二十五年来大工业的发展和政治形势的改变,特别是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公开承认《宣言》中的有些地方已经“过时”,并且加进“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话,作为重要的修改,使《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更加完满。
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把自己的理论看成“终极真理”,堵塞后人发展他们创立的科学理论的道路。他们反复强调,不应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教条。恩格斯1887年在致弗·凯列—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他在1895年致威·桑巴特的信中则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他们的学说是不可突破的。他们自己勇于探索,也为后人的探索创新,发展他们创立的理论,敞开了大门。所以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勇于探索的产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还需要大胆探索。从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包括最近赵紫阳总理所作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对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及“七五”期间改革的任务,都作了很好的总结和说明。应当看到,我国在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确实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轮廓越来越明晰了,路子越来越清楚了。但是,也应当承认,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问题并不都是解决好了的;即使在原则上比较明确的许多问题,拿到实际工作中具体贯彻,使之真正落到实处,还会碰到很多新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探索,才能求得较好的解决。就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若干基本理论来说,有许多似乎是解决了,实际并没有完全解决。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例,虽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的肯定,但在理论认识上仍然存在不同意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有商品的计划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看法,说明这个问题仍有探索的必要。与此相联系,计划与市场及其关系问题,虽然讨论了好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也不能说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微观搞活与宏观管理的关系问题,是近两年讨论比较多的问题,如何使二者恰当地统一起来,无论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还需要深入地研讨。总之,经济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是很多的,为了更好地实现“七五”计划期间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现在更需要大胆探索。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科学包括经济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理论工作者在推动学术研究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在理论学术上有不少重大突破。对于这条战线的成绩,必须充分肯定。现在存在的理论落后于改革实际的状况,除了其它种种原因之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鼓励、提倡理论工作者大胆探索不够,理论上的大胆探索还缺少一个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把学术问题上纲为政治问题,无中生有的指责和批评,批评与反批评的不对等,毫无根据地乱扣帽子,积极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志得不到鼓励,甚至抓住他们的某些所谓缺点错误,横加批判,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对理论学术的探索创新确实没起好的作用。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出现理论学术繁荣的局面。理论学术上不同意见的论争是正常的,是应当提倡的,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说理,以理服人。我们要发扬马克思、恩格斯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大胆探索,要为理论学术的探索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