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作家楼的窗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0
第8版()
专栏:

作家楼的窗口
陈伯吹
常听同志们笑谈:“千岛湖真是个好去处,湖水,群岛,树林,花草,远山,飞鸟……多美丽的风景!”每次听着,总给这两句诗扣开了心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呵,生活在离乱的封建社会中的诗人,吟咏出童话般空灵的境界,抒发胸中美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遗憾的是没有实现的可能。说得过分些,只能是“望梅止渴”的幻想而已。
“山明水秀松柏柳,千岛湖畔作家楼”,这一境界成为摸得到,进得去,千真万确的事实了。可不是,“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而咱们中国人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选择面水背山的胜地,造起“作家楼”来了。
“千岛湖”,光这神话般的名字已经够迷人了,何况还有如此娇媚的山水。那么,这“美”从何而来?肯定不是从天而降,来自千百万双改造大自然的劳动者的手。它原来是一个拦江蓄水的人工湖——面积五百八十多平方公里。
请别以为它仅仅是个游览的胜地。不错,它的确涵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诗味。但它更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作了新安江水电站发电的源泉:一股巨大的动力。
在湖畔的一个山头,有两座房屋,宫殿式的屋顶,西欧式的结构,这就是“作家楼”。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环绕辽阔深远的湖面。湖的四周,浮动着、摇晃着一簇又一簇的丛林倒影。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吟出“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富于形象性地描画了洞庭湖中君山的秀色;而这儿,则千姿百态的大小岛屿,星罗棋布,不可胜数。它们在层峦耸翠之下,碧波荡漾之中,若隐若现,亦沉亦浮。湖上虽无鸢飞,水中却有八十多种淡水鱼游动……
作家楼几乎四面设窗,每一个窗口都是一个绝妙的风景角。
从各个角度观赏到的景色,虽然总不外乎山和水,岛和树,云和烟……然而从不同角度进入微观的远眺,也还可以望见山坳里古朴的村舍,山麓下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山顶上的电讯科学设施,湖中央蜻蜓般地来往的游艇,湖面上飘浮着饲着鱼类的一口又一口的现代技术的网箱。更隐隐约约地听到遥远地传进窗口来的排岭镇上市场的喧嚣声。公路上拖拉机、运输交通汽车交织着的一阵又一阵的轰鸣声。远处还会有闯进耳壳、捶击耳鼓的爆破巨响形成的声浪的冲击波,震动了窗口,回响在山野。那是千岛湖风景区在开拓,在前进,在发展。不是听说过会出现一个森林公园吗?可它早被光荣地列进全国四十四个重点风景区之一!
窗口外丰富多采的风光,常叫人留恋不忍轻去,看着,看着,触景生情:想当年新安江上建坝蓄水发电,淳安县大半个沉浸在水里,昔日的县城乡镇,沦为“湖底山庄”。那些有“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习惯的农民,却肯听从党的话,遵从政府的安排,为大我牺牲小我。要不是群众有那么高度的觉悟,就不会有或者很难有这千岛湖了。
住在作家楼上的作家们,当能挥动巨椽般的生花妙笔,绘声绘影,艺术地美满地描写窗口外的风光景色;而且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写出人们的心灵美。北宋文人范仲淹,尽管他所处的时代不同,世界观不能不有所局限,但是当他登上岳阳楼,目睹“衔远山,吞长江,……气象万千”,便作出了“狮子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今天的作家,登上作家楼,要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来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