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有了富民政策 须有富民干部 山东扶贫从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入手 五千多个村党支部整顿后以治穷富民为己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1版()
专栏:

有了富民政策 须有富民干部
山东扶贫从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入手
五千多个村党支部整顿后以治穷富民为己任
新华社济南6月11日电 (记者程德源、通讯员侯严峰)“有了富民政策,还必须有富民干部”,“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山东省农村一些刚刚告别了贫穷的山区、库区、滩区的干部群众,这样概括他们脱贫致富的经验和体会。
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山东省各地注意从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入手。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是革命老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作出了极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贫困面貌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1984年,全县有80%的村庄人均收入在二百元以下,有的村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县委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村之所以长期贫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县委先后从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高初中毕业生中选拔了一批有头脑、会经营,思想作风正派的优秀党员,经选举充实进基层党支部。1985年,全县调整了97%的贫困村党支部,从而大大改变了相当一部分贫困村党支部成员年龄大、文化低、素质差的状况。这些调整后的贫困村党支部都制订了脱贫致富的长远规划和当年规划,有一百一十个村实现了当年脱贫。
山东省贫困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以治穷富民为己任,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东营市河口区协胜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滩村。到1983年,人均年收入还不足七十元。1984年冬,村党支部改选后的第二天,就分别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向全体党员和群众立了“军令状”,决心两年内摘掉穷帽子。他们利用邻近油田的优势,提供劳务,发展为油田生产服务的项目,终于叩开了富裕之门。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一千零九十元,等于1983年的十六倍。
治穷先治根,扶贫先扶本。去年以来,中共山东省委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加强贫困村党的建设、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并精心组织,分类指导,狠抓落实。据统计,全省共抽调两万多名干部参加扶贫工作,对五千六百多个贫困村党组织进行了整顿,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85%以上。
“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退之”。向富裕迈进的贫困村的广大党员,大都具有这种朴实而崇高的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