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集资助学成为枣庄农民的自觉行动 农村学童有了一个好课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3版()
专栏:

集资助学成为枣庄农民的自觉行动
农村学童有了一个好课堂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褚庆喜报道:开始走上富裕道路的山东省枣庄市农民,把建好中、小学校当做自己的事来办,使校舍面貌焕然一新。
枣庄市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校舍建设欠帐很多,学生们有的在四面透风的牛棚里上课,还有的则在黑暗的破庙里。1981年,全市农村坚固适用的校舍占有量和使用木质课桌凳上课的学生数在全省倒数第一。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枣庄市委、市政府把抓好中、小学校舍建设作为搞好农村教育的突破口,引导农民克服单纯“等、靠”的想法,立足于自力更生。农村干部、群众体谅国家的暂时困难,踊跃集资,仅去年用于建校的资金就达三千五百八十六万四千元,相当于前四年国家投资总额的两倍。山亭区岩底联小的学生原来一直在清朝乾隆年间建的寺庙里上课,去年,全区农民每人平均捐款十二元,建成了三十一间新校舍。峄城区濠沟村专业户魏连润,拿出十三万元,为学校建起了二十六间办公室、宿舍和伙房。
枣庄市的农民在建校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不搞零打碎敲;坚持高质量,不搞修修补补穷凑合。许多学校的校舍贴上了瓷砖瓷瓦,院内种植了花草树木、砌了花坛,美化了校容。不少学校还安上了电灯、电扇和自来水。
几年来,枣庄市农村中、小学共建成坚固适用的校舍三万九千七百零六间,占校舍总数的95.4%;配置木质课桌凳三十七万二千零一十五套,使用木质课桌凳的学生占95.7%。如今校舍面貌改变了,家长们高高兴兴地送子女上学。去年10月,经省政府组织检查验收,除山亭区外,全市四区一县均成为普及初等教育的合格区、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