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一位共产党员的品德——记空军某部领航处副处长于福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4版()
专栏:

一位共产党员的品德
——记空军某部领航处副处长于福海
在兰州空军某部,人人都知道于福海。他在空军部队从事了三十二年飞行工作,1965年担任过我国第一颗空爆原子弹空投机组的领航员。三十多年,他九次执行科研飞行任务,为空军轰炸机部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领航员。他还和其他同志一起,编写了近百万字的领航教材,填补了我国最先进轰炸机领航教材的空白。论水平、论资历、论贡献,他在部队都是突出的。可是,长期以来,他把自己看作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奉献和索取面前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1979年,上级决定把他从师里调到一个飞行团当副团长。当时,于福海已在师领航主任兼科长的岗位上干了整整十个年头。有人对他说:“老于,别人调工作都往上调,你却往下走。”言下之意,他的调动不是升了,而是贬了。于福海却说:“工作不能挑挑拣拣,在哪都一样干。”命令下达的第二天,他就到团里报到了。
不久,他所在师新任领航科长和师长在飞行训练中发生严重事故,师党委考虑他处事冷静,工作经验多,又决定临时把他抽回师机关帮助工作。有些人看到这种情况,觉得有些不平,气忿地对他说:“这不是用人时叫来,不用人就踢走吗?”于福海听了不以为然。通知下达后,他迅速赶回师部,一面与机关、部队的同志一起分析事故的原因,一面带领全师领航人员共商改变工作面貌的计划。在那些日子里,他白天黑夜地工作。由于他的努力,不久部队情绪就稳定下来,训练成绩也有所提高。于福海完成任务后,又回到团里继续担任副团长。
熟悉于福海的同志都说,老于热爱飞行,更可贵的是他既能当主角,又能唱配角,具有人梯精神。1981年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大演习,于福海所在师担负空中受阅任务。领导决定让他在演习中做些组织配合工作。开始,人们想到他过去每次执行重要任务,都出头露面当主角,这次让他搞配合他会有想法。可是,当领导征求意见时,他当即表示:“干事业不能计较名利得失,共产党员不能光拣有名有利的工作干。”他是副团长,团里工作多,爱人当时又正动子宫切除等大手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里有许多事等着他处理。可演习开始前两天,他妥善安排工作,稍处家事,然后就投入紧张的训练。他积极配合师领航科长查阅资料,并一起研究飞机编队、着陆等方法,每天顶着星星跟随机组出航,日落西山还工作在机场上。为了计算编队飞机的间隔距离,空中风对保持飞机队形的影响,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算算画画。过度的劳累,使他的体重竟减少了好几斤。
还有一次,于福海所在师接受了一项重要科研试飞任务,师党委决定让于福海给新领航员李新当助手,协助做好领航工作。当时,于福海已经停飞近半年,这期间组织上曾考虑让他转业,他正等着分配工作。再说,新领航员资历比他浅多了,于福海会不会同意呢?师长曲茂把情况告诉他,并探问式地征求他的意见,于福海象接到命令一样,当即高兴地说:“我的走留问题让组织上去考虑,眼下完成任务是大事,个人得失算不了个啥!”第二天他就和领航员、飞行人员一起研究试飞的准备工作。为了帮助执行任务的其他同志熟悉、掌握过去的经验,他花了十多天时间翻材料,查数据,将以前执行类似任务的经验和注意事项一一整理出来,提供大家参考。后来,这项任务临时停了下来,第二年才重新上马。这期间,他一直关注着这项任务,多次表示只要用得着,他一定尽全力协助把试飞任务完成好。由于他始终积极配合,第二年试飞任务上马后,参加试飞任务的年轻同志,领航成绩不断上升,上级几次考核,都达到优秀水平。领航员李新感动地对大家说:“于福海不仅是我们尊敬的上级、长辈,他那甘当配角,热情扶植后辈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于福海一心想大局,先后八次调动工作,次次都以革命事业为重,愉快服从。他对个人生活待遇从来不计较。他担任空军某部领航处副处长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住在一间陈陋的平房里。随着岁月的增长,大儿子婚后生了孩子,被安放在他家里,二儿子从部队复员回了家,小儿子也上了高中,一家三代五口人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实在拥挤不堪。一些邻居议论说:“一个副处长,住房比我们还紧张,真是不好理解!”面对这些议论,于福海总是教育家人:“房子问题不要向人解释。我们的住房现在是困难些,但我们也要为部队着想,他们也有难处。”
于福海的事迹很感人,领导和周围的战友都很敬佩。人们说,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他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党工作的精神,得到空军有关领导机关多次表扬。最近,兰州空军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体人员向他学习!
新华社记者 蔡善武 刘勇
新华社通讯员 杨让来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