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植物的隐蔽敌害——寄生线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5版()
专栏:科学知识

植物的隐蔽敌害——寄生线虫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 陈品三
线虫在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种类仅次于昆虫,一部分寄生于动植物。寄生于植物的肉眼不易看见,已知的有二千种左右,一般不到一毫米长,最粗不过二十分之一毫米。它们刺伤植物,大量吸食养分,使农作物黄小、畸形、枯心、不结实或变成瘿粒,块根糠裂,根尖肿结,根皮撑破,导管堵塞;并能招致和加重真菌、细菌病害,传带植物病毒病。线虫危害虽重(尤以致大豆、松树枯死为甚),但因一般不致病株死亡,又多是危害根部,隐蔽难查,往往被误解,不以为是病害。
根结线虫种类很多,可危害一千七百多种植物。它的幼虫从植物新生根尖或幼嫩组织侵入,刺激整个根尖成肿结,线虫即在其内寄生。如果作物肥水足、生根多、外表长势好,可挽回一些产量损失,但线虫造成的根结或疮痂状突起也多。致病株的冠和根相比,对根的影响偏重,线虫量也大,致使这种最好认识的根结线虫病反被误解为是“根结使作物长好的”;再加以线虫侵害和大量耗养的刺激,被害部位发生应变,引起养分“反馈”——倒流补偿别处的养分向这里汇聚,致初生根结内巨细胞(被线虫刺激扩大二十倍左右)和邻近组织代谢活动旺盛如乳头,为线虫转递和合成养分的作用加强,蛋白质可比正常情况下增加十倍以上。氮、磷、钾、钠在被侵染根中发生不正常积累,更加深了误解,认为这些物质是“根结创造的”。另外,因为根线虫病是由病根(结)、土壤传染,连茬病重;缺肥、干旱和沙质土壤条件下植物不耐病,表现出危害性特重而误认为是“地瘟”、土质坏、缺肥水和微量元素、生理病、病毒病,还有的错疑是化肥害、菌肥害、农药害和污水灌溉害。近三十年来,先后有所谓根瘤稻、珍珠桑、根瘤茶、根瘤柳、根瘤瓜等当成“珍宝”发现,其实,经鉴定都是根结线虫危害所致。
植物寄生线虫以植物细胞液为食。根结线虫是高度进化的寄生线虫,侵入植物根部后,以口针插入植物的维管束,如蚊子吸血和抽过路税一般不会使植物致死,直至植物衰老不长新根才不再侵入。它最后排出的卵团,在根结和土壤中存活久,传播途径多,难防治。一个二龄幼虫通过在根结或“疮痂突”内巨细胞复合体上吸养取食,经三至四周,发育成成虫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可产卵五百粒左右。
据研究,在消毒土中给大豆接种根结线虫和固氮菌,与不接种线虫的比较结果,根结线虫对固氮有影响,对固氮根瘤数及其干重均有抑制和降低作用,即使那些以细菌为食的线虫也会破坏固氮根瘤组织的形成和削弱其固氮作用。
根结线虫除巧取豪夺植物养分、致畸生结、挤压损伤输导组织、影响养分运送吸收、影响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严重干扰新陈代谢外,还导致根结处的根液持久渗漏,不能愈合。线虫口针内有一种粘滞物,使有害菌类对植物的侵染能力增强而寄主抗御力减弱。因此应重视土壤传播和在虫体内寄宿传播的植物线虫的研究,以正确识别鉴定线虫病害,提高轮作、增肥、利用抗耐病品种,利用天敌、诱引剂、干扰剂、杀线虫剂等防治措施,控制其危害,防止其蔓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