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宏论妙语惊四座——胡总书记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讲演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6版()
专栏:英国通讯

宏论妙语惊四座
——胡总书记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讲演侧记
本报记者 陈特安 李云飞
6月11日,当时针指在上午十一点二十五分时,身着深色西服的胡耀邦总书记在英国前首相卡拉汉的陪同下,在热烈的掌声中健步登上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讲台,以宏亮的声音开始了题为《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的讲演。台下的二百多个座位,半小时前就满座了,过道两旁也站着许多人。这时,全场一片寂静,与会的二百多位研究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专家、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讲演,都渴望能更快地从这位东方使者那里接过认识未来中国的钥匙。
英国国际事务研究所创立于1920年,它同伦敦战略研究所一样,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知名的权威研究机构。该所经常邀请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就重大国际问题发表演说。卡拉汉在演讲开始前致词说,能有这样尊贵的客人来这里讲演,这是人们所盼望的。
今日中国向何方?胡总书记指出,本世纪以至下个世纪,中国的基本国策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用改革和开放的政策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二是,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保证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而不致中断。抓住了这条线索,就掌握了认识中国未来动向的钥匙。
胡总书记从各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在论述长期坚持改革和开放政策的必要性时,胡总书记指出,这既不是“离经叛道”,又不是“向西方看齐”。事实上,这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也区别于“穷社会主义”,是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列宁曾把那种认为不对外开放,“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斥之为“中非洲居民的心理”。从历史上看,古代中国曾“无可争辩地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而到新中国诞生前,却成了世界上最贫困落后的国家之一,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长期闭关锁国。从现实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经济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况且,中国对外开放搞了六七年,国民经济已取得了全面、迅速、稳定的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人民对此是满意的。
在谈到中国能不能长期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时,胡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基本国策是有深厚根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现行的方针政策得到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级领导人年轻化的工作已经取得可喜成果,可以保证我们事业的兴盛和方针政策的延续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则可以保持政策持续稳定地贯彻实施。因此,胡总书记指出:“中国将会沿着她今天的正确方向,顺利地走向二十一世纪。”
胡总书记今天的演讲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并充满寓意深刻的比喻,不时地在听众席上引起笑声和掌声。一些听众对记者说,这篇演讲精彩极了。在回答听众提出的关于我国实行改革的步伐问题时,胡总书记作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他说就好象开汽车一样,前几年我们的速度是每小时八十英里,现在放慢到六十英里,明后年有可能加快到八十英里的。因此,我们的改革并没有停止,更没有后退。再有五年的时间,我们的改革就会看出明显的效果来。在回答关于所谓的人权问题时,胡总书记引用了一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自由是做法律所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时听众席上响起了一片掌声。
胡总书记的讲话之所以会引起这么好的反响,不是偶然的。记者这几天所接触到的英国朋友对这六七年来中国所进行的改革都表示支持和赞赏,并且希望即使将来也能使现行政策继续下去,而不会改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胡总书记的讲话可以说是给了想要了解中国的英国朋友一把开启思路的钥匙。在胡总书记演讲完毕时,主持会议的英国前首相卡拉汉说,胡总书记刚才向我们阐述了中国的现行政策即使在将来也不会改变的依据,这是我们迄今为止得到的最好的保证。他并且指着坐在主席台上的李鹏副总理说,特别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你们有了象他这样的年轻一代领导人。
朋友之间的交往,贵在以诚相见。胡总书记今天正是因为坦诚地向英国朋友阐述了中国的内外政策,并且又讲得入情入理,生动风趣,所以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本报伦敦6月1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