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山谷清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1
第8版()
专栏:

山谷清音
陈从周
上海的初春余寒料峭,冬衣犹恋,两小时后来到香岛,已是和风拂面了。住在香港大学,朝阳煦拂,鸟语鸣春,凭栏望海,在远客暂栖的心理中,浮起了种种遐思。立刻想到了过去故乡杭州西湖的山居,看水的心理虽未变,可是在环境的感触上总还有差距呢。香岛环水,有山可登,确也象香港大学内整洁明静,那不能不承认,在管理上有水平的。然而仰视俯观之下,“高楼塞天地,汽车如爬虫”,我有些忧然了。我庆幸西湖如今没有它的“先进”,因此在风景处理上,“保守落后”一点还是有好处的。我在幻思几十年前的香港,可惜无缘见到,恐怕也如国内一些没有被人工“污染”而有损天然芳姿的如浙江的岱山,南北湖等一样。我的朋友谢顺佳邀我上他的办公室观海,登上三十三层楼,入室迎面一个大玻璃窗,整个窗框将海景借了过来。海是一个湾,不大,仿佛是个湖,我说这是海中之湖,小中见大。他是名建筑师,很欣赏我的评价。只可惜镇岛皆楼也,又变成大中见小矣。
承友人的好意,免我旅邸片刻的岑寂,借我一个录音机,适幸随带了两盒昆曲录音,忙里偷闲,放起了梁谷音的“描容”一折,从疏林中避开了碍眼的高楼。我凝望着远山、近海,随着唱腔的高低,我神游于天地之间,曲与景,渐渐融合在一起。太好的享受!但我从异地的风光起了联翩的乡思。几天前,我写过这样一首诗赠谷音:“林泉何处不宜人,脉脉山泉出谷音,花下忘归犹点笔,曲终似水鬓边清。”是用来形容她的唱腔,我比做西湖九溪十八涧的山水,有着清的境界。她是我的同乡,也可说湖山毓秀吧!九溪的水曲折,有隐有显,它的声音,高远者其来莫自,绵邈者又若游丝,明秀深幽,正如昆曲一样,不懂的人听来可能刺激性不大,九溪的景似觉平淡也是有些相象。然而景要细寻,曲要静听,本来隐秀两字,理解是不容易的。我在这繁荣的香港中,住在这闹中取静的香港大学听曲,才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同时也使我更爱家乡,更爱祖国文化遗产,更爱这有历史的优美剧种。
一个建筑园林工作者,应该从实之外求虚,反过来虚大有助于实。昆剧这个古老的剧种,其产生与当时园林正是姐妹,无分无离,而细腻曲折,宛转多姿,同出一臼,而意境之仿佛尤不可忽视。当时曲师知园,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要知雅秀清新则一也。贝聿铭先生的设计,尽管有许多现代构思,而总不脱他中国人的书卷气,这是在他耳濡目染的读书拍曲世家中所涵养成的。他引我为知音,也就是从人不解之处,给我有所见到了。事物贵寻源,在今日各种学问中是值得注意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