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但愿世人不断指宁可绝技无人问——“手大夫”孙雪良吁请各方保护劳动者的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2
第3版()
专栏:

但愿世人不断指宁可绝技无人问
——“手大夫”孙雪良吁请各方保护劳动者的手
本报记者 张振国
孙雪良形象地举起他的双手,告诉我:“没有这双手,或者是失去了手上的某一肌体,会带来多么大的不便,甚至终生痛苦!”
共产党员孙雪良,是全国颇有影响的断指、断肢再植专家,现任马鞍山钢铁公司医院副院长、骨科副主任医师。十五年来,他精心主持,为三百二十一人接活断指四百六十一只,再植断肢七十多例。
一位在黑龙江工作、名叫张洪礼的青年木工,不幸被电锯锯断右手四指。正在那里开会的孙雪良,连续操作十七个小时,终于把他的四指全部接活。这位工人给孙雪良写了一封信:“今天用您给我接活的手写信,这是您的荣誉,也是您对我的恩情……”
孙雪良含泪读完了这封工人的信。他没有被信中的赞美之辞所陶醉,而是清醒地想了很多问题:一个老中药铺过春节时,大门没有贴上“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而贴着一副“但愿世人都无病,宁可药草化灰尘”的令人深省的对联。他又想:十多年来,我手把手地带出六十多个大都能独立做断指再植手术的学生,就是这样自己接、教人接,全国每年也不知还有多少人断指、断肢,而没有人把它接成……
采访中,我清楚地看到:孙雪良对他学术上的成就看得很轻,对他在全国性报刊乃至在国际学术会上所写、所作的几十篇文章和报告,也看得很轻,可他对伤残者的痛苦却看得很重很重。他从药铺的对联得到启示,也为自己想了两句话:“但愿世人手都好,宁可不再植残肢”。他虽未把它贴上门,却总铭记在心。
本来我想专门写写他从事断指、断肢再植的成就,可他总是把话题往伤残者的病痛上讲:“病人来了,痛苦万状,他们的亲人哭泣着,甚至下跪,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呀!”由此,我转过话头,把所提问题集中到伤残者身上:“你统计过没有,断指、断肢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什么样的事故造成的?”
“我们经过一些现场调查,有压砖机压的,有冲床冲的,有钢丝绞的,有切纸和切草刀切的。归纳起来,可分为:老设备不安全造成的占25%,不懂和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占40%,交通事故造成的占24%,夜间工作疲劳过度造成的占10%,其它如切菜不慎、盲动忏悔等造成的只占1%。”
“您看我这篇文章怎么写呢?”
“我个人的事不必多写了,党和人民给我的荣誉已经够多的了,只求《人民日报》能代为向全国各级干部,特别是工交企业的领导者大声疾呼一下: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爱护劳动人民的手。一定要把机械设备搞安全,把青工技术教育抓好,把交通管理工作抓紧,把夜间职工的疲劳放在心上……”
于是,我把本来可以“长篇大作”的文章,写成了这篇不长的通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