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贯彻双百方针要解决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2
第5版()
专栏:双百方针座谈会发言摘要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政治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团体联合会、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等单位,5月29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座谈会,纪念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周年。这里发表的文章,是座谈会上部分发言的摘要。 ——编者
贯彻双百方针要解决几个问题
吴明瑜
二三十年来,我们从来没有过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样的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民主化,从来没有过象今天这样丰富多采的精神生活,也从来没有过象今天这样对世界现代文明的了解,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但就在这样的局面下,贯彻双百方针仍然遇到不少障碍。
双百方针是符合人类思维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正确方针,为什么不断受到阻挠和干扰呢?过去固然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如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迷信等等。而今天则往往是同下列三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有关。
第一个问题是对知识界的估价。党对知识分子的估价本来已经很清楚了。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专门发表了讲话。在1983年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大会上,胡耀邦同志又特别说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我们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开始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了。但是要在各方面贯彻下去,还远远没有做到。今天,在双百方针方面的各种摇摆、障碍,都是和对知识界的估价联系在一起的。不久以前,报纸上先后有过一些文章,其基本意思可以用一句话来归纳,即又强调要知识分子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我认为这和我们党对知识分子的估价是背道而驰的。有时常常因为个别知识分子的一次发言、一篇文章当中有某些不完善或错误之处,或者根本没有错误,只是由于看法不同,有人就得出结论,以为形势非常不好了,思想界究竟是谁在统治了?等等,我觉得这种估计实际上是动摇了对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信任,动摇了对双百方针的基本信任。
第二个问题是,精神生活是单调化好呢,还是多样化好?我认为应当多样化,应当是丰富多采。无论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还是文化艺术生活,总之一切我们人类的精神生活,应当是丰富多采的。我们决不能再回到只有八个样板戏的时代去了。精神生活中应该允许并且提倡多样化地去探讨。当然,我们号召艺术家、科学家都要有一个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但是不能用这去限制每一个具体的作品和研究课题。一个作品究竟是符合社会主义方向还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不是那么容易判别的,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甚至是长期的反复检验。如果规定只有符合方向才允许创作,那么,首先就发生一个问题,谁来做裁判呢?如果只是由几个人来裁判,那就可能把大量的作品扼杀掉。只有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才能发现最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最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把那些格调低下的、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东西逐渐淘汰掉。成功是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结果。如果要求探索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就等于不许探索,那就是堵塞创造的道路,堵塞寻求真理的道路。我们不能以个人(包括领导者个人)的好恶来决定一个作品或科学研究工作的正确或谬误,决定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的内容。
第三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是停滞的,还是要向前发展的?我想没有人会说马克思主义是停滞的,都说是要发展的。但是,我认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允许人们突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一些过时的原理,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听到突破两个字就很害怕,看到同原来的某些论点不一样,就认为是异端邪说,那实际上就是不允许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才真正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如果不讲发展马克思主义,只讲坚持马克思主义,那么这个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就很难有生命力,就是灰色的理论。生活是常青之树,理论如果不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前进,就会变成灰色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