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大山的呼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6-06-12
第8版()
专栏:

大山的呼唤
刘真
我每次乘船过三峡时,仰望着长江两岸的大山总是想,这些大山的后面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这问号的深处有无限的神秘,这神秘感象一条线,牵动着我。
这次中国文联访问团的同志们,参观游览了大三峡和小三峡,在回到葛洲坝的船上,从秭归上岸,到兴山,一直到神农架巴东垭高峰上。站立在江边迎我们上岸的,首先是我们的诗祖屈原。峡风吹着他的塑像,我们站在他这故乡故土上望他,望他,他的诗在我们的脑海中回荡。好象他面对着江南岸的山川高歌朗诵呢。我们听着,听着,大山更壮丽、江河更秀美了。千言万语我们一时说不出,人群中只有一句话:“伟大的诗人出生在这里是不奇怪的。”咔嚓,咔嚓,在不断地响声中,诗祖的形象,和山川树林的美收进了摄影师们的手中去。
宽宽的河谷中一道清亮的水,这就是香溪河,它从神农架的大山大川中汇流而下,到江中去。这时,它喧响着,急忙忙地奔流着,很象是来迎接我们呢。在它的中段东岸上,是王昭君的故里。河水中白色的浪花,高山上飘下的一道道细流瀑布,象昭君的裙带,丝绸衣。水中的石子儿各色各样,又象无数的眼睛,替她望着我们,这闪闪、闪闪的光辉,不是她那目光中的神采又是什么?这香溪河水的喧响,叫人听来是历史的回音,它在诉说着少女的北国之行,那沙漠,那草原,和她对这故土的思念。
这正是一切美和壮丽的渊源吧?一棵参天的大树迎接了我们,引我们望见了前面重重绿色的高楼宫殿——望不尽的大山大树,这就是神农架。来到它的高处,深处,这宫殿一片片色彩的辉煌,使我们惊喜地只能高喊出两个字:“看!呀……”鲜红的、金黄的、白的、紫的、绿的,说不出望不尽它这色彩的丰富和艳丽。冬天来了,这是神农架各种树类的叶子和不落的小小密密的果实,也是树群的寒衣。这寒衣和这里满山满树的花朵相比,各自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真想一眼就能望尽神农架的一年四季。
巴东垭高峰是神农架主峰的姊妹峰,两峰距离不远,互相能望见。我们来到巴东垭这美的高峰上,本想把主峰和这周围山川密林的一切美,尽收眼底,让我们的心开花,目生辉,笔下流出更多的诗。可惜呀,好象神农老人怪罪了我们,他把这里的一切一切,都用浓浓的云雾蒙盖起来,使我们只能望见自己,和自己这一小群。云雾用它的水珠喷我们,风用它刺骨的寒冷赶我们。此时此刻,在大自然这极美的顶峰上,我觉得我们象一群被人拒之门外的饥饿可怜的孩子。能来,能望见一切时我们不来,怪谁呢?在我们下来时的盘山路上,车一停,那些有力气的孩子,急忙冲进密林的深处去,去采一把木耳,抓几棵香菌,双脚要踏进这千万年来落叶和花瓣造就的泥土里。神农老人呀,我们爱你,爱你!
小三峡上的悬棺,绝壁上古栈道留下的石眼眼,神农架望不见尽头的美,使我的爱更强烈,更深沉了。这爱,把我们三人留下来,从江北到江南,来到了巴人化石的出土地,长阳和五峰两县土家族居住的深山里。坐下来和这里的百姓们谈一谈古往今来的许多事,听听他们的山歌、音乐、故事,看一看他们的舞蹈,和眼前的生活。
是的,在长阳的清江河两岸,在五峰的大山区,我们听见望见了不少的人和事。对我们说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面听,一面看,一面想着我们还应该再来。住在岩洞下的几户,青年人的衣装已经很时髦了,我们很想知道他们古时候的事情。资丘小镇上,为什么住进了十四个省的人?这号称小武汉的古老的山中小镇,有过什么样的生活道路?住在山坡上酷爱种树种花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深重的灾难?五峰山中会讲四百多民间故事的老人刘德怀,究竟走过什么地方,怎样听来这许多故事和民歌的?资丘和五峰山中七十岁和六十岁的女歌手,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记性,把众多古老的民歌传下来?住在难以攀登的高山顶上的老人,是怎样靠种药材致富的?长阳高山顶上的青年诗人,又是怎样用他的诗篇,把吉林省平原上的姑娘招上山来?还有些衣服破烂的大人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才能改变处境,踏进这现代生活的道路上来呢?
这许多问号中,饱含着多么久远的、历史的路啊!两场跳丧的歌舞,这不是对话的语言,也可以说这不是语言的语言,使我们理解、联想了许多许多。这里的土家族人把六十岁以上老人的去世,叫作喜丧,男人们一群群来悼念,告别,整夜整夜地歌舞,也可以说,这是他们在劳动中少有的娱乐。人老了难免一死,这歌舞比北方人的哭丧,和不想哭也得放声哭相比,这可是真诚纯朴多了。这原始的古朴,代表死者和活着的人们对生活全部内心的热情。
一面大鼓敲响了,敲鼓的中年男子边敲边领唱,山民们呼应着,唱着舞起来,脚踏的土地在颤动,歌声使夜的天空充实起来。山民们全身奋发奔放的舞姿,象大山本身在挥动,跳跃。歌词多半是呼应的“呀呼咳,呀呼咳”,随着舞姿的变换,歌词也在不断地变,其中的一段是:“请出来,请出来,请出一对小伙来,你们不来我就来,哪怕山高和陡崖。山高自有人修路,水深自有船摆渡,无娘的孩儿天照顾。”
这鼓,这歌唱的声音,远远超出了词的含意,这是生命的美和力量,是欢乐,更是向往,是乐中的苦,苦中的乐。它从历史的远处来,从大山的高处来,从地层的深处来,这下里巴人艺术的深度和厚度,使我们联想不尽,深深感动。这是大山的呼唤,诉说,恳求。它诉说大江两岸山民们有史以来的苦乐,它恳求山外人们的关怀和爱,它呼唤人们来开发这里的矿藏,和一切应该开发的大自然的美,给这里的人们展开一条勇往直前的道路。这希望中的激情多么久远了,才有这跳丧歌舞的苦中乐,乐中苦哟!
来吧,医学家,来根治大山后面那可怕的地方病。来吧,有志的人,开拓者。来吧,科学家,大山在呼唤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